拉格纳·弗里希
拉格纳·安东·基特·弗里希(1895—1973)是挪威当代经济学家,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希1895年出生于挪威奥斯陆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曾在金银首饰店当学徒,同时就读于奥斯陆大学经济系,1919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先后留学法、德、英、美、意等国,研究经济学和数学。1925年起执教于奥斯陆大学,并于1926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留美期间曾于1930—1931年担任耶鲁大学客座教授,自此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把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研究的一位先驱者,并把这一分支命名为“经济计量学”。1930年他在美国参与发起和创建了经济计量学协会,并担任该会刊物《经济计量学》杂志的主编达22年之久。在享有盛名之后,弗里希于1931年回奥斯陆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并担任该校新成立的经济研究所所长直至1965年退休。退休后仍继续从事经济学问题的研究和写作,二战后他曾任联合国的经济顾问、经济与就业委员会主席等职,并在印度和埃及担任顾问工作多年。
弗里希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有:《测量边际效用的新方法》(1932)、《运用完全回归系统的统计合流分析》(1965)、《生产理论》(1965)、《经济计划研究论文集》(1976)。重要论文包括:《论纯粹经济学问题》(1926)、《经济理论中的静态学与动态学》(1929)、《动态经济学中的扩散问题和冲击问题》(1933)等。
弗里希是西方经济学中将数学和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研究的先驱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他首先提出了经济计量学的定义,并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首创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数学模型,最早把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区分为扩散作用和冲击作用两大类,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从而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周期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在把经济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弗里希早在1923年就开始研究效用的测量问题,1926年写成论文《论纯粹经济学问题》,提出了测定边际效用的“等量法”,并首次使用“经济计量学”一词。他认为以往的经济学理论有很多含混不清和模棱两可的地方,要使经济学具有明确的量的关系,就要把数学和统计方法引进经济学,从而经济计量学就是“融合数学、统计学及经济理论,结合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理论和实务”。他在《经济计量学》杂志创刊号社论中说道:“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方面对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来说,每一方面都是一种必要的但本身并非充分的条件,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是强有力的研究方法,正是这种结合构成了经济计量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多米小说【duomi166.com】第一时间更新《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4)》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