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年)是近现代西方影响最大的英国经济学家之一。由于马歇尔曾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所以他和他的门徒被称为“剑桥学派”,又因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马歇尔的经济理论看做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续和更新,剑桥学派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而马歇尔亦被看做是“新古典学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
马歇尔于1842年7月26日出生在英国西部克拉芬地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幼年喜爱数学,中学毕业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后转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数学,1865年毕业后留任该院研究员,1868—1877年任该院道德科学讲师,讲授政治经济学。在此期间,马歇尔深受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斯宾塞的《第一原理》的影响,曾于1868年赴德国研究康德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相接触。回国后,他又阅读了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这些都促使他转向了经济学的研究。1877年转任布里斯托尔(Brist01)大学学院院长兼任经济学教授。1883—1884年,他接替牛津大学逝世的著名经济史学家A.·汤恩比任牛津大学巴里奥学院讲师和研究员,1885年返回剑桥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期间创立了剑桥经济学院,1908从剑桥大学退休,专门从事研究和写作。1924年去世。
马歇尔的主要著作有:《产业经济学》(1879)、《经济学原理》(1890)、《产业与贸易》(1919)、《货币、信用与商业》(1923)等。其中《经济学原理》为其重要代表作,该书兼收并蓄,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生产费用论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折衷主义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因此,该书一经出版就被认为是西方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而他本人也获得了“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的盛名。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体系可说是集历史上资产阶级经济学之大成,正如他在《经济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中说:“借助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著作,并且关系到我们自己时代的新问题,本书打算对旧的学说加以新的解释。”马歇尔的理论体系以英国古典传统的经济理论为骨干,吸收、综合了各种资产阶级经济流派的学说,在理论和方法论上独树一帜,对当代资产阶级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马歇尔的经济思想以人的主观心理因素为基础,这从他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上可以反映出来。他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务中行为、活动和思考的人们的学问。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力、最坚定地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他认为人类的经济行为是由“满足欲望”和“避免牺牲”这两个动机支配,并用这两种心理动机来解释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而为了解决心理动机不能解释的现实社会问题,他又引进了渐进的改良主义,其理论依据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生物界的发展规律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社会发展只有渐进的量变,没有突变和飞跃。因此,他用“自然不能飞跃”作为《经济学原理》一书的题词,并且说这句格言“对于研究经济学的基础之书尤为适合”。
马歇尔在方法论上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运用所谓“连续原理”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的序言上说:“本书如有它自己的特点的话,那可说是在于注重对连续原理的各种应用。”这与他的渐进的改良主义是吻合的,因为经济进化的渐进性,他认为经济概念乃至经济现象间都存在着连续的关系,没有严格的区别。第二,运用“边际增量”分析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是他在连续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他看来,对经济现象进行本质研究时,“增量”的关系比“总量”的关系更重要,他在数学中独立地运用效用的“边际增量”来说明人对一物的需求。以后他把这个边际增量分析运用到他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中,甚至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上。第三,将力学中的均衡概念运用到经济学中。他认为均衡是一种相反力量的均衡,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前者指生物意义上的均衡,后者指力学上的均衡,而静态均衡是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他依此来说明各项经济指标的数量决定,将这些决定尤其是价格和分配额的决定归结为相反力量相互冲击和制约而形成的均势。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包括需求理论、生产理论、均衡价格论、分配论等。
均衡价格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洞中避难所》《我逃了龙傲天他妈妈的婚》《我在古代搞文娱》《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肝到厨神才算开始》【齐齐读】《在反派出生前(快穿)》【三七书屋】《神话:灵性支配者》
多米小说【duomi166.com】第一时间更新《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4)》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