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万历三十三年,闫玉娥的丈夫翟耶与初秋同友人进京赴考,一去三年了无音讯。
次年,玄万历三十四年,晋郡赶上了天灾。
涝九日,旱九日,家中田地无收,导致玄万历三十四年的冬天公婆相继饿死。
闫玉娥带着时值四岁的孩子葬了双亲,在左邻右舍的接济下,为公婆守孝一年,然后变卖了家产,带着家中仅剩之物,在玄万历三十六年春天携领四岁的儿子一路远涉千里进京寻夫。
闫玉娥带着孩子来到京城,四下打听后才得知,早在三年前,翟耶秋闱得中举人,而后被户部侍郎段腾榜下捉婿。
何为榜下捉婿?
“榜下捉婿”是大玄朝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当地的权贵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捉婿”。
秋闱能得中的通常都不是一般人,中举后通常都能在大玄朝混个一官半职的,所以捉一个回家基本上是稳赚不亏的买卖。
富绅们“捉婿”是期望能够依靠这女婿来实现跨越阶级。
权贵们“捉婿”是期望能够培养出值得相互依靠的帮手,毕竟手下哪有女婿亲近。
更何况权贵们通常都有不止一个女儿,拿出来一个去赌也不算什么,赌赢了就是赚,赌输了也不亏。
至于女儿的想法,在权贵眼中根本就不重要。
大玄朝“榜下捉婿”的行为其实是比较畸形的,但发展成这样也是时代的走向,映照着大玄朝在走下坡路。
在科场选婿者,不乏“饥不择食”者,将习俗所重视的阴阳吉凶、家世背景等都抛之脑后,甚至是这位新及第进士是否还是单身都来不及考虑。
但这类通常是富绅的做法。
富绅光有钱财没有底蕴,家中无官职罩着,急需寻找能做官的读书人,轻易还竞争不过权贵,所以才会出现这种饥不择食的情况。
而权贵们“捉婿”就比较斯文了,先是自报门户,然后问询中举着有无婚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