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荣晓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终于在那个金秋时节,方玉衡随着姐姐,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学校。学校位于整个镇子中心偏东南的位置,镇子里十来个村的小孩子都在这里上学,有的远一点,有的近一点。方玉衡从家到学校两公里不到,孩子们跑得快,大家结伴而行,一路玩闹,很快就到学校啦。住在道路边上的人家总能在上下学的时间段,听见孩子们叽叽喳喳,打打闹闹的声音,有时候也有谁被谁打哭了,一边追赶,一边哭喊,总之是一支别样的交响乐。
学校很大,有五六排房子,每排房子之间还会辟出一些地方,围上栅栏,种上花草树木,麻雀虽小,倒也五脏俱全,各种各样奇奇怪怪叫不上名的花花草草。一到春天,万紫千红,蜓飞蝶舞,十分漂亮,听说是一个退休的老教师做做后勤的同时,兼职做着园丁。其中有一种灌木,凤尾竹之类的,厚实的叶子卷在一起,头儿上尖尖的,而且很硬,高年级的同学们很喜欢剪去玩。把墨水滴到中间,就像羽毛一样可以写字,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尖短剪的粗一点或者细一点,或者各种规格各做一下,可以画出粗细不等的线条,甚得同学们的欢心。当然如果被老师抓到,那就惨了,挨训是免不了的,甚至还可能以损害公共财物被通报批评。此时还不流行请家长,后果都是自己承担的,除非犯了了不得的大错,才会跟家长知会一下。比如把学校的玻璃打碎了,总得要家长出面去赔吧。有的树上还会结果子,当然果子从来没有成熟过,因为小魔爪时不时的会伸向他们。每一排都有十几间房子,一间房子就是一个教室,小教室可以容纳二三十人,大教室可以容纳五六十人。只有中间的那排不一样,因为老师们和校长的办公室在那一排其中的几个房间。校门口还有一个小卖部,据说是学校一个老师的亲戚开的。老板是个瘸子,右边的一条腿只有上面的小半截,所以随身带一根拐杖,听说是被大车撞断的,但总不能躺在家里耗着吧,经营一家小卖部也是一种营生,生意好的时候收入还是很丰厚的。不过大家也不关注这些,同学们的目光永远聚集在小卖部里货架子上花花绿绿各种零食上面。
一切都很新鲜,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有一些课会特别有意思,无论是课堂内容有意思,还是老师讲的妙趣横生,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偶尔插一句嘴,问个简单的或者让人觉得十分莫名其妙的问题。小孩子嘛,个个都是十万个为什么;有的课程本身比较枯燥无趣,或者任课的老师讲得意兴阑珊,平平淡淡,同学们就昏昏欲睡,精神涣散,甚至交头接耳商量着下课去哪边玩,玩什么,当然,这时候,吃几记粉笔头是家常便饭啦。无论是有意思的还是没意思的课程,但只要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立马就像脱缰的野马,可劲地撒欢。呼朋唤友,大叫大喊着占领地盘,跳皮筋,踢毽子,打弹珠,摔纸牌,跳鞍马,玩的不亦乐乎。
不过天气越来越冷,阴雨连绵的时节最是麻烦,乡镇的道路泥泞不堪,有时候会持续几天,穿上雨靴人就会特别笨重,路面烂泥厚厚的一层,走起来特别费劲。都说最清晰的脚印,往往留在最泥泞的道路上。事实上,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的确是很艰辛的,但脚印是没有的。借着自身的重力势能和向下的动力势能,一脚下去就是一个坑,周围的烂泥凭着强大的粘胶着力立即就把脚封进泥土里,就跟种下去的树苗,先浇了水,后拍了土,再踩上几脚,压得实实在在、稳稳妥妥的,想往外拔,就得卯足了劲,瞬间发力,猛的往外薅,就像拔萝卜一样。于是一路前行,就是后脚拔出来种到前面,前脚就变成后脚,再把后脚拔出来种到前面去,来回交替,不久就汗流浃背呗啦。所以是流下汗水是轻而易举,但留下脚印确实微乎其微的。就像是沙地排球远比硬地排球消耗体力的多。
早上鸡叫起床去上早读,然后回来吃早饭,吃完早饭,去上上午课,上完上完课回家吃中饭,吃完中饭去上下午课,直到下午五点才放学回家,虽然一趟只有四里路,也就是两公里,一趟趟地跑下来也快十来公里。一旦下雨,很多孩子都要会有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来接送,方玉衡只能自己走。寒湿侵体,加上劳累,方玉衡的脚腕经常会红肿起来,于是方母就会晚上烧一盆热水,兑点盐,让孩子多泡一会儿,如果第二天得到缓解,万事大吉,继续上学;如果没有缓解,贴块驱寒散风、活血化瘀的膏药,再去上学,实在不行,就只好请一天假,在家休息一下了。但方玉衡一般不会选择在家休息,即使还有些疼,只有不是十分严重,她都会跟妈妈说没事儿的,不疼的,然后坚持去上学啦。
然后一年级的那个冬天,似乎特别寒冷,因为坚持穿雨鞋上学,脚腕反反复复,越肿越厉害,都像发的面团一样,胖乎乎的,但一指头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坑,要过好一阵子才恢复过来,一只脚腕都快要顶平时两个那么粗了,以至于走路都有点困难了。
“你们看能不能让个孩子跟我住。我那边地方大,你们这翻盖新房还没影的事儿呢。”这天晚上,方老太太一扭一扭的过来跟方父方母商量,希望能带个孩子过去,跟她一起住。一扭一扭不是因为故意,只是小脚的人,走路都是这样子罢了,加上人年级大了,想走快一点都很困难,而且总是不自觉的一扭一扭的。
“不用啦吧,反正挤挤也是住的下的。”方母一口回绝,前两年闹着要分家,是您要落得清静的落的清静,那就清静吧。现在何必要凑热闹。而且就算您要凑这热闹,可孩子不愿意,又如何勉强呢。
“你几个哥哥嫂嫂经常给我的东西,我也吃不完,我带个孩子过去你们也能少做一个人的饭嘛。”方老太太有三个儿子,几个孙子,大家匀一点,老太太也足够吃的啦,甚至还常有剩余呢。
“没必要了,好歹也都饿不着。”方母还是不同意。
“我住在村子的东南角,你们在西北角,转过来也差不多有一里多路呢,孩子上学可以少走不少路呢。”方老太太转个角度,从孩子的方面讲起,希望方母能做出妥协。
“没事,也没远多少。”方母只是不说话,之前你天天嫌弃这个,厌恶那个,一个不留神,还把孩子送给给了别人。人往往是很难原谅一个对自己造成很多伤害的人,最多不去计较罢啦,但还有贴上去,那就太难为人了。而且只怕孩子也不愿过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自己认下了这事儿,回头孩子都不过去,不还是麻烦嘛。
“峰啊,你看呢?”老太太看儿媳妇是怎么都不肯松口了,只好找儿子商量道。
“行啊!”方父倒爽爽快快,一口答应了。母亲一个人住在那边,而且年龄越来越大了,他确实有点不放心,有个孩子过去照看一下,有什么事儿还可以叫一下人,也算是一种照应。另外,老人家虽然没有直接表明,更多的还是一个人住在哪里冷清,想找个孩子过去陪着她,方父也能理解。
“你们商量商量啊!”方老太太看儿子松口,十分开心,也基本放心啦,就有一扭一扭的回去啦。
“你觉得哪个孩子会去住啊,除了天赐,丫头们也不愿意跟她一起住啊。”方母忍不住埋怨道,这事儿根本没有孩子可以指使,再说她一向看不上丫头们,说不定孩子过去住两天又惹她心烦,又置气,何苦来着。
“让玉衡去吧。”方父想了一会儿,如此决定。是啊,叫谁去呢?就像方母讲的,方天赐可能愿意跟老太太住,但还小,三四岁的孩子,肯定更黏父亲,而且孩子调皮,老太太怕是管不住或者惯坏了。方玉婷能帮家里做个饭,洗个衣服,算是个小大人啦。方玉琴对老人家十分的不亲近,从来不往老人家跟前去,可能是小时候老人家从来没正眼看过孩子,还把孩子送给别人家吧。只有二丫头方玉衡啦,可方玉衡对老太太虽然说不讨厌,但也绝无好感,更谈不上亲近。只能选方玉衡,因为他没有更好的人选。
“那个犟牛,她要是不想去,我们也没法子啊。”方母觉得这个办法根本就不行,方玉衡的脾气,虽然闷声不响,但犟起来也是八头牛都拉不回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