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生木长》转载请注明来源:多米小说duomi166.com
方父方母虽然失望,到到底还是有一点开心的。可是方玉衡的奶奶就不似方母,老太太听到消息,没有一丝欢喜,她感到的只有十分的失落,这失落的情绪里还夹着几分厌恶和悲伤。这种情绪其实也算是平常的。
方村是个不大的村子,位于华中平原的腹地。村子中间有一个大树林,占到到村子的一半有余。林中种着成片成片的杨树、桑树、槐树等,树林中间躺着一个小湖,或叫大池塘。池塘里面生长着一些天然的鱼虾螺丝河蚌什么的;岸边上种着些大柳树,有些树根都浸在水里,有些在水面漏出一抱粗的根部,是人们在河里洗衣打水的天然脚蹬。大树林总体上把村子分成前后两部分,前村和后村,中间有两条路把两部分连起来。村里都有小河纵横交织,基本是南北和东西走向,或稍微有些倾斜,小河岸边主要种着柳树、枣树或杨树。前村的河道基本形成一个“山”子,后村的河道近似形成一个“四”子字。一百来户人家,三五户或者十户八户,一列列坐北朝南地排列着,围绕河流居住。村里基本都是泥瓦房,也有几户经济条件好的,已经翻新为砖房。深红色的砖墙显得格外耀眼,格外喜庆,常能引起人们啧啧的赞叹。
这里没有商店,如果人们需要买卖东西,就需要在逢集的时候步行一个小时左右到附近的镇子上去进行交易。之所以步行,是因为大家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而且一家顶多有一辆,所以自行车都是到远一点的地方或者有急事儿才骑的。一个小时的步行是家常便饭,谁要说远怕是要被人笑话太懒呢,而且还能拉着亲戚邻居一起,一路走一路话家常。所以当然人们也不是经常那么休闲,虽说不远,来去路上,再逛一逛,一个上午怕是就过完了,所以人们互相借些葱姜蒜头,油盐酱醋,针头线脑,是件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大人们赶集多是出于需要,家里若是没有日用品或者劳动工具啥的,又不想问人借,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捎一下,只能自己走一趟。小孩子们却不同,完全是出去好奇或者对于美味的渴求。因为集市上总有各种各样好吃的,好玩的。大人们往往只顾着办他们的事情,而忽略小孩子的需求,自己跟着一起就不同啦,有什么需要及时提醒父母。所以小孩子总会很热衷于去赶集的,尤其是有庙会的时候,更是一天到晚的不着家啦。
这里阳春金秋、寒冬酷暑,一年四季甚是分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着季节而变,略有不同。
农历的二月份,大地返春,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带动万物复苏。似乎一夜之间,河水解冻,鱼虾欢跳,柳树发出嫩黄嫩黄的小芽儿。燕子不知从哪里又飞了回来,忙忙碌碌的衔枝筑巢。路边的野草也争先恐后的探出头,拥抱明亮温暖的世界。地里的庄稼——主要是去年深秋种下的小麦——沉睡了一个冬天,经过大雪的洗礼,生长的劲头十足,一下子就腰杆挺拔,葱葱郁郁了。当然,同时苏醒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杂草,人们往往一大清早就开始扛着锄头、镰刀,到地里劳作了。家里多会留下老人,妇女,或者略微长大的孩子,主要负责做饭,如果得空再洗洗衣服,那就再好不过了。随着袅袅的炊烟渐渐停止,便响起此起彼伏、高低不一、音色各异喊吃饭的声音,仿佛一曲美妙的交响乐。有的人家会回家吃完饭再去地里干一会儿,直到接近晌午,日头高照,才回家吃饭歇息,下午晚些时候再接着做,毕竟这个季节,还没有那么多的活计,以致让人一刻不得闲。有的赶活的或者劳力不足,会把饭送到地里,哪怕节约一顿饭的时间也是好的。甚至有的实在无人可留下负责烧饭,那就只好就带着水壶、馒头、咸菜到地里去,饿了吃点接着干活,毕竟荒草盖过庄稼,才会让人笑话呢。
这时节,家里的主妇们,也会陆续买一些小鸡仔、小鸭子甚至小鹅养着。通常会有一些贩卖小鸡仔的商贩推着车子或者挑着担子到村里来,扯着嗓子,唱曲一样地吆喝着。人们也会应声而出,争先恐后的围过来,以图先下手为强。大家围着担子,根据自己的原则,挑挑拣拣,收获些心仪的小家伙回去养着。如果错过了,就只能等逢集的时候去集市上再买了,只是要自己带着筐子、篮子拎过去,买好装筐,再一步一步的拎回来,又费时又费力。尤其是回来的时候,为了保证小鸡不会因为颠簸而互相踩踏或者晃出什么毛病,就只能收紧胳膊肌肉,稳稳地拎着筐子,一只胳膊累了换另外一只,此时只后悔错过走村的小贩,然后再一想在集市有更多的选择,挑出的小鸡更健壮,也就算安慰自己啦。
大人各有各的活计,小孩子们确实潇洒快活的,上学的上学,玩耍的玩耍。当然上学的孩子,放学之后也一样玩耍。丢手绢、跳皮筋、老鹰捉小鸡、警察抓小偷、捉迷藏等等,反正三个五个,十个八个孩子凑到一起,一商量,一合计,就玩的不亦乐乎了。直到大人做好饭,喊吃饭的声音在村子此起彼伏,才会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玩得野的,总要任父母喊很久才听见,回家之后自然免不了挨父母一顿数落的。
春天还有一件普天同庆,堪比春节的盛会,逢会,那可比逢集有意思多了。逢集是每三天一次,很热闹,除了集市边上固定的几家商贩,十里八乡的商贩们都会来做买卖,即使普通农家,也会把家里用不着的花生大豆、蔬菜家禽等,拿到集市上卖掉,再买些日用品回来,比如油盐酱醋,鞋袜针线,做活的农具,孩子的玩具。
逢会就不一样啦,不仅逢集有的都有,逢集没有的更多。首先就是大戏四台,集市的东南西北搭起来,一天上午、下午、晚上三场的唱着,包青天断案、穆桂英挂帅、醉打金枝、花木兰替父从军等,惩奸锄恶,弘扬正义,都是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曲目。老少爷们,妇女儿童,但凡爱听戏的,自己带个板凳,一听就是一上午,远的中午买点吃的,近的回家吃点,下午接着来。中间还可以四处逛逛,交流一下,哪一台唱的更好。四台大戏之间当然要一较高下,人家那边戏台子底下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咱这边戏台底下空空荡荡,门可罗雀,岂不是显得自己太没本事,那才叫丢人呢。派出来的都是团里老将名角,演得很是卖力,唱的是铿锵悠扬,念的是抑扬顿挫,舞起来水袖翻花,打起来八面威风,伴着精准的鼓点,剧情或缓或急的铺陈开来。唱戏的使出浑身解数,看戏也甚是投入,真情触动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坏人作恶时激愤得咬牙切齿,好人好报时兴奋得欢欣鼓舞,完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大戏是标配,人人可听可看,之外,还有很多赶场子的团队,杂技团的,魔术炫技的,动物表演的,等等等等的,一个个蒙古包一样的扎着,外面贴上各式各样的广告,什么踩高跷顶坛子,什么脖子上缠绕着两头的蛇美女,什么一块钱可以变一百块钱,非常吸引人。买了票就看可以进蒙古包里去看演出,有的一小时一场,有俩小时一场的,甚是惊险刺激。能买票进去看的乐不可支,没票的只能眼巴巴地听听声响和传说,内心充满无限的遗憾。还有很多小吃,炒凉粉、炸鱼丸、烤肉串、驴肉火烧、年糕、芝麻酥饼……蒸汽腾腾、烟火缭绕、鲜香四溢,闻一闻,看一看,口水就不自觉的留下来了。
总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拓展,集市一下子是平时三五倍有余,人流也是平常的十倍八倍。孩子们是一睡醒就开始吵吵嚷嚷要去赶会的,大人多半是陪着孩子去的。当然,即使不陪孩子,自己也是要去长长见识的,茶余饭后,唠嗑时一无所知,岂不是让人笑话。而且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凑热闹,外镇的亲戚多数也要来走动走动,稍微住上两天,逛一逛,热闹一番,也同时联络一下感情,亲近亲近。大会一般五天,等到结束的那天晚上,还要放烟花往往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人最多,烟花表演多是放在最后一天,算是压轴大戏。平时过年过节也会放放鞭炮,元宵节的时候才放点呲花,大户人家才放几颗烟花,而且也就一会会儿的功夫,说不定你听到动静,等甩开手出去看就已经结束了。但逢会时的烟火更美、更大、更多,而且是整点放一阵子,难得的万人空巷时刻。
虽然四季分明,各分仨月,可是春天总显的比较短暂,就像冬天总显得更漫长一样。不知不觉,温度就一天更比一天高,阳光也一天更比一天火辣,就连吹过周围的风,不再是温润和煦的,而像蒸汽一样,雨水也不再绵绵,甚至暴雨洗过的傍晚和清晨,还能听见青蛙呱呱的叫着……春天就算连尾巴也抓不住啦。眨眼就是端午时节了,这是夏收时节,根本顾不得什么包粽子,熏艾叶这些传统礼节了,一切从简,匆匆完事。毕竟熟在地里的麦子要抓紧时间收割,收割完了还要赶紧打粒,打粒之后要赶紧晒干,直到入仓,才算尘埃落定。这叫抢收,和时间争,和天气争。毕竟无论进度太慢,麦子熟透炸裂烂在地里,或是在入仓完毕之前,遇上下雨受潮发霉,半年的辛苦都是白搭了,即使悔恨得夜里都睡不着觉也是枉然,覆水难收啦。所以没有人家敢磨磨蹭蹭的,走路都是迈着大步子,三步并两步;吃饭也是得空扒拉一碗菜啊饭啊面啊的就好。大人小孩齐上阵,农忙时节无闲人,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大人在地里割麦子,小孩就在家烧茶水送到地里;麦子拉倒场里去打,小孩子可以照看着,赶赶来捣乱的小鸟小狗;分装粮食的时候,大人拿木锨铲这装,小孩就撑个袋口。没有特别安排的时候,孩子们还可以拎个口袋到地里再去捡些遗漏的麦穗,庄稼人心实,恨不得每一粒粮食都入仓呢,毕竟每一粒粮食都是辛苦种出来的,再说一仓库的粮食也是一粒粒堆起来的。即使成色不好,入不了仓库,哪怕将来喂家禽也是好的,反正小鸡们自己会挑选,一粒麦子自有一粒麦子的用处。
麦子收完入仓,大家的心才算安定下来。然后看天气,看墒情,也要把夏季的作物赶紧种下。夏季作物,主要就是玉米和红薯。玉米自然是可食,可卖,可做饲料。红薯也算一种粮食,成熟之后,挖出来,直接煮就着吃就行。为方便保存,很多人家,也会窖一些。或者用刀子切成片,直接暴晒至干,装在透气的袋子里,可以存放更久,想什么时候吃,先抓一些放水里泡一阵,然后再煮。除此之外,还可以出粉,即红薯淀粉,平时煎炸食物,可以勾粉勾芡,和土豆淀粉,玉米淀粉效果是一样的;也可以拿来做粉条。粉条炖鸡,就是当地一种重要的菜肴。现杀的自养鸡,收拾干净,切块,稍微腌一下,锅里放足量的油,爆香姜、蒜、大茴等,下鸡块入锅,半煎半炒至金黄色,加水,加盐,下粉条,水多加一点,粉条很吸水,粉条不用泡,洗干净直接放进去就可以。过一会,粉条就软了,浸到汤里,大火烧开,转小火炖至锅中只留一点汤汁即可,出锅时再撒一点葱花、芝麻装饰一下,色香味俱全,全家老小都喜欢的不得了。也有些人家会种些棉花,毛豆,芝麻,花生等等。棉花可以打被子,做棉衣,过冬的时候是十分必要的装备,但种棉花是件费劲的事情,要提前育苗,还有经常打枝,除虫,收割的时候也要两三天就去挑熟的摘一遍,所以一般的人家是不种的。毛豆生的时候还可煮着吃,煎着吃,汆丸子,等熟透啦也能打豆浆,炒炒豆,焖酱豆,也可以榨油,花生和毛豆差不多,成熟之后,从土里刨出来,可以直接煮着吃,晒干之后就炒着吃,煮稀饭或者榨油啦。芝麻呢,要么做酱,要么榨油。总之,这些非主食类农作物,在丰富人们饮食方面有种重要的作用,虽然费劲一些,但庄稼人,吃饭靠土地,不少人家都会选择种一些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在大夏窃神权》《肝到厨神才算开始》【新键盘小说网】《绝境黑夜》《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我还能苟[星际]》《一人之下:我开启了神话纪元》《人渣反派自救系统》《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我吃西红柿》《从行星总督开始》
木荣晓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