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多米小说】地址:duomi166.com
我也同样死在了那栋老屋里,不是吗?儿时的我,已经在那个家里死去了,之后一直在等待着我回来。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从前的自己死去的家,只是他们不愿再见到自己静静躺在那里的尸体,所以假装没发现罢了。
——东野圭吾《从前我死去的家》
2001年,炎热的仲夏。
太阳炙烤着地面,燥热的空气呈现水花似的波纹,那时希捷市的街道上车辆很少,空旷整洁,多数的空地荒废着杂草丛生,城市中没有几座像样的大楼,城市化的进程极其缓慢,没有通地铁。
自行车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小路上。每当临近下班的时间,国有企业的厂区门口人满为患,清脆的车铃声响伴着嘈杂的谈话声,偶尔几辆桑塔纳夹杂在其中,都会招来羡慕的目光,指指点点,一定是某位领导出来了吧。
刚刚压好的柏油马路,黑色的沥青暴露在阳光下,散发着焦糊的味道,双向车道有一条被警戒墩隔出了一个空间,只有调皮的孩子,路过打闹嬉戏喜欢踩上去几脚,马上被路过的成年人呵斥,嘻嘻哈哈的跑开了,上面留下深浅不一的鞋印,是童年的记忆。
晚上四点半,到了学生放学的时刻,希捷市第三中学的下课铃声回荡在沙土路铺成的校园,一阵风吹过,飞沙走石,那时社会上还没有流行沙尘暴的称呼,贫瘠的末流初中大概都是这个样子:硬件简陋、设施极差、低廉的价格,仅仅是把几乎辍学的外地打工者缺于管理的小孩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三层破旧的红砖教学楼,外面没有用白灰涂抹,本色摆在那里,里面硬生生隔断出三十平一间的简陋教室,加上低廉的学费,学习几年后毕业,升学率极低。
希捷市第三中学正是这样一所学校,教师的文化水平有限,年龄普遍偏高,基本上都是中专毕业后家里面没什么背景的师范专业人员才被分配到这里,靠着政府的一部分教育补贴勉强度日,中午五元的饭补吃上一顿四菜一汤的盒饭,第三层楼的一半由于找不到许多学生,改装成教师寝室,住宿免费,非常适合单身汉没钱买房、暂且用作安居乐业混日子的合法场所。
教师们课堂上传授给讲台下学生的知识有限,教科书中有的高深内容,自己都一知半解,哪有额外的时间备课或是请教旁人,大家的水平基本都在一条直线上。
还好学校里的学生们几乎没有几个人把学习的重要性放在心里,平均成绩糟糕,大多起皮捣蛋,经常发生校园内外打架的事件,令校长颇为头疼,整日都在教导处办公室处理各种鸡毛蒜皮小事造成的恶劣事件,这些学生的眼里,大多数没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长大后无非也是走上父母的老路:打一份零工挣钱。
打架还算是轻的,最头疼的是有的男生女生随着身体吃到激素过剩的食物发育过快,思想上已经情窦初开,校园内外牵着手毫无顾忌的亲吻在一起,旁边的几家小旅店生意红火了起来。开始还在正规的推出住店服务,价格较高,常有空房;后期不知道谁带头办起了钟点房,价格只需要学生节省一两顿午饭的花费,就可以约上‘朋友’,来里面快活一两个小时,市场需求紧俏,周围的店面纷纷效仿,最后弄出一条街的产业链。
性教育和健康知识,无论哪各方面都是他们一块教育的处女地,本来上面书本里面标好的学习内容,因为与生俱来羞涩的价值观,父母一辈如同得了瘟疫般避之不及,以为过早交给孩子这些内容不正是逼着他们提前犯罪嘛,而且根本讲不懂,问到时一带而过: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知道吗?
学校遇到难以启齿的课程,直接跳过改成了体育体活课,学生们的天性更喜欢出去玩,不在乎书里写的晦涩知识是否需要学习。
一届又一届,接触不到的东西,成为了他们的求知欲藏在心中的渴望。
逃避的东西太多,遇到时手忙脚乱处理不利,久而久之,青少年的犯罪率开始逐年上升,老师和家长像打乒乓球的回合制,来回推脱责任,终于坑害了纯洁孩子的心灵,罪恶之花在幼小的茂密森林里悄悄生根发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