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的“后熟作用”
《农业园艺知识篇(下)》转载请注明来源:多米小说duomi166.com
果实的“后熟作用”
凡吃过水果的人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果实,像苹果中的“小国光”、“金帅”、“红香蕉”等,梨中的“莱阳茌梨”、“巴梨”等,将它们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时候,往往酸味较浓,甜味较淡,果肉也比较硬,果皮多数呈青绿色。这时的果实不仅外表不美观,吃起来也会给人一种极不愉快的感觉。但当你将它们放在一个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适宜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发现一些微妙的变化发生,这时,果皮的绿色大半已经褪去,果面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鲜艳色彩;果肉会变得比较酥软或清脆,酸味变淡、甜味增强,并能释放出各种诱人的清香。这时的果实吃起来会给你留下一种比较舒服的感觉。
为什么果实会存在这种现象呢?
道理是这样的:
大多数果实从时间上我们可以把它们的整个一生粗略地划分为几个生理阶段(也可以理解为“年龄阶段”)。与这几个不同的生理阶段相对应,以果实的成熟程度为标准,又可以将果实分为几个不同的“成熟期”。第一,从座果开始一直到果实的采收,这一阶段称为“生长发育阶段”,相应于这一阶段的果实成熟期称为“生理成熟期”,又称为“可采成熟期”。这时的果实,从体积上来说已经达到了其生长极限,并且具有最高的商业价值,尽管果实还不堪食用,但果农往往在这时进行采收。第二,从果实采收一直到果实的“衰老腐败”,这一阶段称为“成熟衰老阶段”,相应于这一阶段的果实成熟期称为“食用成熟期”。这时的果实,尽管已不耐长期贮藏,但却味美可口,所以最适合生吃。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果实的“生理成熟期”到“食用成熟期”之间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人们将这一阶段称为果实的“后熟阶段”,在这,阶段里,果实内部发生了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这就是促使原本不堪食用的果实变得又香又甜,清脆可口的内在动因,这一内在动因在果实生理学上称为果实的“后熟作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王月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