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希·凯库勒:分子结构的破译者
毕尚,风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弗雷德里希·凯库勒:分子结构的破译者
在化学的历史上,充满着许多传奇故事。一个又一个的自然之谜,在化学家的头脑中长期思考,有时会以哈密顿发现“四元数”一样的灵感闪现在眼前。
苯是一种特别有实用价值的物质,它是芳香族的化合物。人们在19世纪中叶提炼煤焦油时发现了这种物质。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的结构如何?它的反应怎样?
这一系列的谜有待人们去揭开。可是这时人们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研究苯是有机化学的领域,那么有机化学的发展是个什么状况呢?
维勒和李比希是有机化学的创始人。维勒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尿素的人,他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是就在1835年,维勒放弃了自己的有机化学研究,他对自己的老师贝采留斯说:“有机化学的研究使人异常恐惧,举步维艰。有机化学的领地是原始森林,但是这片森林面目狰狞而阴暗,荆棘丛生,毒蛇猛兽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让人无法进入,甚至都跑不出去。有机化学的研究太可怕了!”
这是维勒作为先行者对后来者的警告。在困难面前,维勒退却了。他的朋友、真正的有机化学领域之父李比希,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奋然前行。
继李比希之后,许多化学家前赴后继,建立了有机化学领域内的一个又一个基础理论,这些都成为后来者前进的基石。
李比希研究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把拉瓦锡、贝采留斯等人的原子团思想得以发展完善;法国化学家提出了有机化合物的同系列概念并且提出一种分类法,依照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发现很多未知的化合物。
德国人霍夫曼以及英国科学家威廉逊进一步加以分类,把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分为水、氢、氯化氢、氨四种类型,这样使有机化合物得到了系统整理。英国人弗兰克林提出有机化合物的原子价,德国化学家肖莱马解释了同分异构的产生。
这些成就都是勇敢和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取得的。
其中要提到一名早期的胜利者,他就是1847年出生的德国化学家弗雷德里希·凯库勒。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