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宝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神秘的肇事者
在辽阔的大西洋上,两艘装有当时最先进导航仪器的优质海轮相向驶近。彼此早在十几英里以外便通过雷达装置看到了对方。可是,一路小心避让的结果,却偏偏撞个正着。
事情发生在1956年7月25日,时为星期三。两艘不幸相撞的船,一艘叫“陀里亚”号,属于意大利航业公司所有。另一艘是瑞典瑞美公司的“斯德哥尔摩”号。前者于1951年6月在热那亚下水,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全套仪器与装置,“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可以平稳航行”。后者的设备在那时也是第一流的,而且它还有着一个特别坚硬的船头,以便可以在北极圈的海区内破冰前进。
两艘船的船员也是无可挑剔的,可谓个个精兵强将,既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又极富责任心与纪律性。至于两船的船长,更是毋庸置疑。“陀里亚”号的船长卡拉美,时年58岁,拥有40年航海的辉煌纪录,战时曾任海军司令,自1953年1月起即担任该船船长。他忠于职守但对部下却很亲近,管理严格却作风民主。而该船自首航以来连这次已是第五次航行了,5年间从未发生过任何大小事故。“斯德哥尔摩”号的船长拿腾逊,时年63岁,仅替该船所属的瑞美公司服务即达40年。在他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长型脸上,显露出的是饱经风霜和与海浪搏斗的坚韧及老练。他那严谨的神色,则表示出他惯守纪律,一丝不苟。
星期三那天下午1时许,“陀里亚”号与“斯德哥尔摩”号在大西洋上相向航行。前者自意大利热那亚出发,朝纽约行驶,距纽约已不到一昼夜的航程了,其时位置在南塔角东264千米处。后者则自纽约出海,目的地是丹麦哥本哈根,其时位置在南塔角西352千米处。这也就是说,两船距离当晚12时相撞时,其直线距离为616千米,每船平均还需走308千米的航程。在南塔岛南64千米处有一条灯塔船,它是纽约港设在大西洋近海岸的一个浮动界标:西行的船只可以由它导向纽约港,东行的船只则在它的指引下穿行大西洋。
在大西洋的这一带,每年夏天的气候变幻无常,但对大半辈子都在与大海打交道的卡拉美船长(“陀里亚”号)与拿腾逊船长(“斯德哥尔摩”号)来说,则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这天下午3时光景,当海上突生浓雾,“陀里亚”号进入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水域时,卡拉美仍旧镇定自若,但是却非常谨慎小心。每当碰到有雾或大风大浪的坏天气,他都要亲自出现在船桥上指挥。这天他也不例外。
卡拉美命令把航速由原来的每小时43千米降至每小时39千米,同时要求“陀里亚”号上的专用雾角每隔一段时间就鸣叫一次。船长还命令要特别注意雷达屏幕上的动静。
但此时“斯德哥尔摩”号所处水域还没有起雾,天气虽然昏暗有云,然而阳光却不时拨开云层照射在海面。在船桥上当值的是三副乔安生,这是一个极有责任心、工作也很细致的青年职员。他一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前面的航程上的动静,船长拿腾逊就守在身旁,也未能分散他的注意力。进入当夜9时,乔安生约摸估计了一下:离南塔角灯塔船还有80千米的航程。于是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雷达荧屏。10时30分,突然屏幕左角出现一个小小光点。他知道,这表示在距离19千米的前方正有一条海轮驶来。
再说“陀里亚”号,在晚上11时20分钟多一点,卡拉美船长也看到荧屏上出现的一个小光点,也同样知道有一条船正向着自己驶来。他同二副佛兰齐尼算了一下,此时两船的距离约为27千米。于是,在大约相近的时间里,两条相向驶近的船上的指挥员们都密切地注意着荧屏上对方光点的渐渐明亮与扩大。
两条船中,“斯德哥尔摩”号比较靠近海岸,南塔岛在其左舷方向。“陀里亚”号则离岸较远,它的左舷方向是广阔的洋面。当然,按常理,这两条船的安全交会是毫无问题的。可是,为了增强安全系数,卡拉美船长仍命“陀里亚”号把航线再往左调节4度。不过,令卡拉美疑惑的是,当荧屏上的亮点越发明显时,却听不见对方来船的雾角声,而在这样的雾夜之中,漆黑如磐,却不响雾角,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他自己的船,则一直响着雾角。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桃花山刘家修仙传》《她不是潘金莲》《买活》《志怪书》《仙工开物》《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寐姝色》《男主怀了我的崽》《小侯爷他追悔莫及》《我有一个修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