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坎宁:非常时期的外交重臣
乔治·坎宁:非常时期的外交重臣
1812年,英国首相珀西瓦尔遇刺而死,议会提前举行大选。为了争取议员席位,乔治·坎宁和老对头卡斯尔雷当众表示和解,并且最终都如愿以偿。新当选首相的利物浦勋爵有意请坎宁担任新内阁的外交大臣,坎宁也兴冲冲地准备东山再起,但到最后一刻又拒绝了邀请。原来,坎宁听说利物浦勋爵准备请卡斯尔雷担任下院议长,一种无法控制的嫉妒心顿时又使他放弃了外交大臣的位子。1814年,坎宁受命出任驻葡萄牙大使,他终于离开了那个使他郁郁不安的伦敦。
坎宁在里斯本任职期间,欧洲的局势发生了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最深刻的变化。1814年,拿破仑在反法联军进入巴黎后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岛。1815年3月他重新复辟,但不久又兵败滑铁卢,又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海伦岛,法兰西帝国彻底瓦解。
英国一贯的对外政策是保持欧洲大陆各大国之间的平衡,防止任何一个国家过分强大。在沙俄势力膨胀,以“欧洲宪兵”自居的时候,卡斯尔雷决定与法、奥勾结,以对付俄、普的联合势力。在“神圣同盟”成立后,英国又与俄、奥、普订立了“四国同盟”,明确表示要维持欧洲“均势”,实际的目的是限制沙俄势力进一步扩张。
1816年,坎宁奉调离任回国。他曾幻想回到执掌对外政策大权的位置上,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卡斯尔雷占据了那个位置。坎宁最后被利物浦勋爵安排当了印度控制局的局长。
1822年8月,内阁任命坎宁为印度总督。说实话,在欧洲局势千变万化的当时,任命坎宁去遥远的印度勿宁说是一种体面的“流放”。它表明,坎宁的政治生涯将以印度总督的身份而告终。但是,坎宁还是接受了这项任命。正当他乘船驶向东方,船只还没有驶出泰晤士河河口时,命运女神改变了他的政治前途,也改变了英国的外交政策。
原来,卡斯尔雷由于突然精神失常,在家中自刎身亡。坎宁卷土重来,从这以后直至他逝世,英国的政治事务几乎都是由他主宰。
的确,坎宁的才智使外交大臣一职非他莫属。据说他能同时口授两份急报,一份近在欧洲,而另一份远在天边的拉丁美洲,一气呵成,一字不改就能发出去,还让人往往对其文采赞叹不已。但是,坎宁真正的才华在于他敏锐犀利的政治眼光。经过多年作为旁观者的考察,他一上台就认为应该对英国的内外政策进行全面革新。
坎宁进行的第一个革新是全面审查关税制度,要求在国内小麦价格上涨时按比例降低关税。他说:“我们面临财产和人口之间的尖锐矛盾……只有通过宽容和开明的立法活动才能避免这一矛盾。”在他的坚持下,议会通过了有关法律,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促进了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展。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多米小说【duomi166.com】第一时间更新《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上》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