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善本:唐代琵琶乐师
毕尚,风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段善本:唐代琵琶乐师
唐代音乐非常发达,音乐家们个个技艺高超。琵琶在唐代是件重要的乐器,宫廷里,市井里,求风祈雨,争奇斗艳,都有琵琶相伴随,琵琶在唐器乐中作为主奏乐器,位处领衔地位。琵琶师更是名手如云,段善本就是众多名手之中的佼佼者。
段善本,生卒年月不详,史书只载他是一位出家的和尚,弹得一手好琵琶。
琵琶作为唐代一种重要乐器,有不少诗人为它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白居易的《琵琶行》曾名噪一时。而他的另两首《代琵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和《和令孤仆射小饮听阮咸》却是如溪流短水。诗云:“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诗来喜且惊。一纸展开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蕤宾掩抑娇多怨,散水玲珑峭更清。珠颗泪沾金杆拨,红妆弟子不胜清。”其诗回味无穷,诗人听琴,静坐高堂,如闻流水,仙见高峡,琴声悠扬舒缓,恰似春云秋烟徐徐升空。
诗中所写的“琵琶师在九重城”和“红妆弟子胜清”,指的就是段善本和尚。
唐代建中年间,很久没有下雨,全国大旱,长安城郊外的野草庄稼一片枯黄。为了祈雨,唐代有一风俗习惯,每逢旱年祈雨,必将琵琶捧上彩楼,让艺人们互相斗技,以求上天的恩赐。皇帝为祈雨,于是下了一道圣旨,举办歌舞杂戏盛会。不久,长安城天门的东西两侧,各搭起了一座华丽的彩楼,歌手舞伎竞相登台表演。
下午,歌舞表演正在高峰的时候,东街的喧闹声嘎然而止。见一位气宇轩昂的乐工被推上台来,人们一见便知是著名琵琶高手康昆仑,康昆仑是西域康国(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一带)人,现在唐皇帝宫中供奉乐师,他弹奏琵琶的技艺极为高超,被誉为“长安第一手”。由于他是皇帝面前的供奉大师,一般人平时不可能听到他的演奏。这次难得的机会,引得人们纷纷涌来,把东边的彩台挤得水泄不通。
只见他神采飞扬,悠然自得,颇有些傲慢的态势。然而康昆仑的技艺也确实高人一筹,声弦一动,惊鬼泣神,有呼风唤雨之挚。他弹了一曲《新翻羽调绿腰》。此曲生动活泼,技巧难度也较高,况且他将原调改成羽调弹奏,难度更大一层。可是他指法纯熟,弹得十分动人。一曲刚完,满街喝彩声如惊天动地之雷。东街市民啧啧称赞,同时也用眼睛斜视西台,那眼中不免有点鄙夷之色。
正当东街市民簇拥着康昆仑洋洋得意之时,西街市民突然欢呼起来,他们纷纷退让,分出一条走道来,道中有一妙龄少女盛妆艳服,打扮得花枝招展,怀抱琵琶娉娉袅袅地走上彩台,人群象被她犁过了一条沟。待她走过之后,又迅速地合拢起来。登上彩台以后,她向台前台后,东西两街的市民作揖施礼,然后启开朱唇,对市民们说:“婢奴也来弹一曲《新翻羽调绿腰》曲,不过刚才康供奉用的是羽调,奴家则把它移到枫香调上来弹。”
西街的市民们沸腾了。这位女郎分明是来和康昆仑竞技的,女流之辈竞敢与当朝国手打擂台,恐怕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况且她用枫香调弹此曲比用羽调弹此曲技巧要求更难,而且是移调弹奏,所以人们在哗然之余,不免心中替她担心。既然敢来与国手相比,定有绝技,人们自然地静下来,洗耳恭听,看看这位妙女郎技艺到底如何?
彩台上,那位女郎不动声色,等台下静得鸦雀无声时,才开始扭动身段,盘膝而坐,怀抱琵琶,盼顾四周。开始时轻捻重拨,情切切意绵绵,细腻入微,移调弹奏,进而,手指在琵琶弦上重重扣了两下,声如雷霆。接着,又是美妙婉转的乐声从她手底下不停地流出,可谓是轻揉时宛如山泉流淌,清亮时好似鸟儿歌唱,雄壮时又如千军万马,风驰电闪。台下的人都听呆了,曲终很久,台下仍是静静无声,突然间西街的市民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震天动地。东街的市民同样也按捺不住,高声赞叹起来。于是街东街西,叫好喝彩声此起彼伏,震聋发聩,连康昆仑自己也惊得连连咋舌,不得不从心中佩服。自己本想准备看女郎的笑话,可一转念,又感到不胜惭愧,那位女郎的弹奏是“我弦即我心”,声声拨动心弦,丝丝染满着情感,自己这位长安第一手,比她差得太远了。惊叹之余,康昆仑马上想到应该向这位琴师拜师学艺。于是他恭恭敬敬地走进西台的后台,求那位女郎收自己为徒。女郎笑笑,说:“等我换了衣裳再说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