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诗书画堪称三绝
多米小说【duomi166.com】第一时间更新《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最新章节。
郑板桥:诗书画堪称三绝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1693年出生于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生活相当贫困。在他三岁时他的母亲就生病去世了。后来父亲又续娶了郝氏。继母是个善良的人,对他很好。可是,在他14岁的时候,继母又病逝了,板桥又一次失去了母爱。万幸的是,他的养母一直陪伴着他,给他以母爱。
郑板桥天资聪明,3岁识字,5岁读书背诗,6岁读四书五经,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对联。幼年的郑板桥除了跟父亲学习外,还常聆听外祖父的教导。郑板桥的外祖父有着奇才博学,却过着隐居不仕、放荡不羁的生活,对郑板桥的性格、气质影响很大,郑板桥曾自称“文学性分得外家气居多”。
大约在20岁左右,郑板桥考取秀才。23岁,郑板桥与徐氏结婚,育有两男一女,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到真州(今江苏仪征)的江村设私塾教书。但当地农民生活十分贫苦,他的生意并不好。
郑板桥30岁时,他父亲去世,生活更加艰难,几乎无以为继。郑板桥被迫到扬州卖画为生,他自我解嘲是“实救困贫,托名风雅”。但是,由于他的画立意高雅,能欣赏他字画的人并不多。
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先是一个爱子早逝,39岁时,妻子徐氏也不幸去世,郑板桥更加潦倒。幸亏遇到一位朋友慷慨解囊,资助了他一千两银子,才算暂时摆脱了贫困。
雍正十年(1732年),郑板桥40岁时,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了举人。1736年,乾隆元年,44岁的郑板桥终于考取进士,取得了当官的资格。他后来刻了一方印章,曾对自己的科举生涯作了风趣的总结:“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乾隆六年(1741年)郑板桥49岁时,他被选为七品县令,去山东范县就任。郑板桥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叫人把县府衙门的墙壁打了百来个洞,说是为放出前任县官的恶习和俗气。因为在郑板桥看来,县衙与外面隔着厚厚的墙,新鲜空气进不来,他需要自由自在与入交往,打破县令与百姓间的隔膜。不久,郑板桥便微服出访,接触社会,了解民情。由于郑板桥不摆官架子,办事公道,廉洁爱民,范县百姓都把他当作是个循循善诱的长者来敬重他。
乾隆十一年(1746年),54岁的郑板桥被调到潍县当县令。像在范县那样,他常常穿着便衣到潍县四乡去访察民情,关心着民间疾苦,救济灾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多米小说】地址:duomi166.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