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多米小说】地址:duomi166.com
科举之难,难于上青天。
中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文章,叫做范进中举,具体的细节大家都知道,结果很简单:一个范进,考试考到54岁,终于中了举人。
然后呢?然后就疯了。
这个情节被大家当段子笑了整个中学三年。
但如果你了解科举的难度你就会明白:范进中举疯了就对了,不疯反而奇怪了。
时下我们经常会慨叹:高考真是个残酷的东西,一分之差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
本大叔不以为然,世人觉得高考残酷,其实是幼稚病。你要是知道了科举的难度和残酷性,你就不会患这样的幼稚病了。
科举的残酷,甚于高考十倍——并且这都是很保守的说法。
清末的四大天王,虽然最后名满天下成为一时的豪杰都是因为其武力很高军功很大,但是四大天王的出身却都是文人,和武功一丁点关系都没有。他们都是因为科举而登上历史的舞台,只是后来时乖命蹇阴差阳错,导致他们都不得不放下了手中的笔,拿起了地上的刀,纸上得不到的富贵,转而从刀枪中得来。
刀枪中取富贵,虽然残酷的多,但是也直接有效的多。
1811年林则徐因为科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1811年出生的曾国藩和之后的胡左洪三人,也都是因为科举,陆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我们就来看看,当年这几个人的高考之路。
大清朝的科举考试,其实一脉相承于大明朝,主要就是为了角逐三个学位:秀才、举人、进士。当然后面还有一个庶吉士,因为要求太高,难度太大,人数太少,虽然无限风光,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秉承“要么不开扒,
要么全扒下”的原则,对这几个学位的难度深度“开扒”一下。
世人往往喜欢把古时候的秀才举人进士和现在的学历相对应:
秀才对应小学文凭,
举人对应大学文凭,
进士对应名牌大学文凭。
有很多人秉持这样的观点,包括一些近代史上的大家(如唐德刚先生),也把秀才看做是“小学文凭”。
基于这个对应,我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
秀才好考;
举人有点难度,但是难度也不大;
进士可能确实挺难的,但是只要努努力踮踮脚,以自己的智商,熬几个通宵也是能够过关的。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也容易得出一些结论:古人的知识水平不咋地,我们现代人就是牛P。
这样的结论非常深入人心,
于是我们鄙视考取秀才的人:穷酸秀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平凡中文网】【比奇屋】《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为小说原住民预告天灾》《我是一颗武装卫星》《空想具现的大贵族》【无限小说网】《落崖三载后》【花瓣小说】【墨墨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