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寺蒋氏算命
蒋介石虽然心中也大有冷落之感,但表面上还持坦然之态。
蒋氏的花车到了上海,黄金荣、杜月笙、虞洽卿、王晓籁均在车站恭侯。蒋氏在车上接见了黄等。黄金荣对蒋氏道:“你的通电我已看到,主动下野,让权与他人,我是不赞同的。”时黄为总司令部的顾问,其听了黄金荣的话,说道:“我的决心已下,老师也不用多言了。”
黄金荣也深知蒋氏非等闲之辈,听蒋氏这样一说,也就不再多话了。蒋介石会晤了黄、杜等人后,花车便又驶往杭州。在杭州澄庐住下后,由浙江省主席张静江、省防军司令蒋伯诚陪同,漫游了西湖的六桥三竺。接着,蒋氏一行又抵其故乡——奉化溪口镇。
蒋介石的发妻毛氏住在正面三间朝南楼房东头的一间楼上。楼下三间厅堂的条案上,摆着四五尊佛像。像前摆着香炉、木鱼,此为毛氏念经的佛堂。
蒋介石到了家中,当晚便宿在丰镐房内。翌日,蒋氏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礼帽,和兄长蒋锡候一起,到东岙去扫母亲王太夫人墓。王太夫人墓在东岙的山上,山坡上有一碑亭耸立,上刻有孙中山所作的祭文。墓前有“蒋母之墓”4个字落款为“孙文题”。上面横着“壶范足式”四个字。两边嵌着一副对联,为张静江书,另有一方墓志铭,有文有铭。文系汪精卫手笔,铭系胡汉民所作,字系大书法家沈尹默所书,均为1921年安葬时修置。这座墓是蒋介石请了风水先生,费了很大工夫先定的。墓为壬丙向。站在墓前远远眺望,但见对面的山势由远而近,一层一层的紧扣着,象一条游龙,奔腾而来,到墓前拱成一股小山脉,墓穴就点在龙脉上,那剡江水就象一条飘带由南来绕墓向东南流去,使墓成为山环水抱之势,莫说风水先生,便是平常人见了,也道是块风水宝地。
蒋介石偕兄此次前来扫墓,没有准备什么祭品,伯仲依次行磕头礼。那些随从,也都依次行礼。祭礼毕,蒋氏便循着石板砌成的小路,直趋雪窦寺。
雪窦寺是一座有名的古刹,因建于雪窦山前坡的两溪间,借雪窦山之名而为雪窦寺。此寺始建于东晋。寺院规模不大,二十多间屋宇,十来个和尚。朗清是雪窦寺的主持僧。此僧精于星相,所言多奇中,因而远近驰名,但他从不肯多说,只有在高兴之时,才说几句,也是稍露即止。
蒋介石一行上得山来,在石板小路上行走之间,听得有高歌道: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少年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忧愁与烦恼。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白头早。春夏秋冬弹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众急视之,高歌之人,正是朗清大法师。蒋介石等见大法师到了,急忙上前施礼。法师道:“吾正打坐,忽心血来潮,知有贵客到了,吾便离团出迎,果然贵客至矣。”
当下,法师将蒋氏让到方丈之内。蒋氏要卫士们在外,只带其兄和两名亲信随进了室。大家坐定,有小和尚献茶。法师遂合掌道:“无量佛,总司令出师北伐以来,所向披靡,天下指日可定了。”没等蒋介石开口,法师又道:“吾曾云游天下,曾观历代帝王之墓穴,而令堂的陵寝实非一般。《阴宅集要》中云:行龙多结于溪水之间,溪涧之水不可不察,其屈曲弯环绕聚深长悠缓为佳。令堂陵寝的明堂也非一般。明堂者,天子之明堂也。经云:斜巧知拙,难拷优差,有情于我,是为真穴。而今令堂之陵寝,是一道天造地设的龙脉,主出大贵之人。”
蒋介石似懂非懂地听了朗清法师之语,脸上露出了数十日不见的喜悦。待朗清说完,蒋介石道:“大师傅未免过奖了,弟子而今已为在野之身,不久要出洋了。”
朗清听了,道:“无量佛,你如今是在野之身了?”
蒋介石道:“弟子句句实话,此次回乡省亲,不久将出洋。”
法师沉吟了一下道:“请总司令把生辰八字告诉老僧。”
没等蒋介石言语,蒋锡候代为回答道:“光绪十三年丁亥九月十五日午时。”
朗清法师听了,合起双目,掐算了一番,而后睁开眼,一本正经地道:“恭喜总司令,从此逢凶化吉了。论总司令的八字,是天河水命,又运交西北、北方壬癸水。但今年运中又有火,水火不容。但无妨,交秋之后,金风一动,水压住火,灾难全消。”朗清又道:“司令的八字,非同一般,主大贵,后福无量,老僧决无虚言。”
蒋介石听了和尚的一番言语,更是高兴非常,满脸愁云一扫而光。
原来,在蒋介石的母亲病故时,蒋氏正奔走于广东、上海之间,很不得志。一天,有朋友向他介绍了一位堪舆家,说此人姓肖名萱字纫秋,亦为同盟会会员,其人信佛,染有鸦片癖,却精于堪舆学,流浪于上海。蒋氏闻知,慕其名而登门拜访,恳求肖萱为其母卜葬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多米小说【duomi166.com】第一时间更新《秋收起义》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