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内蒙古企改上新台阶
董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1章内蒙古企改上新台阶
1988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当企业承包经营制开始在国有企业实行时,时任原伊盟乡镇企业处领导干部的张双旺,毅然辞职下海。从承包伊盟乡镇企业开始,从实践到摸索,从失败到成功。
到1990年10月,伊盟乡镇企业公司正式更名为伊盟煤炭公司,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1996年9月,正式组建成立伊盟煤炭集团公司。
从最初5万元的承包费、21个人,张双旺和他的公司,用了9年的时间,完成了企业经营性质的转变。
与此同时,内蒙古还有115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发生亏损。内蒙古开始对亏损企业实行外引内联,兼并重组。
这一时期,先后有呼和浩特市制药厂、乌海化工厂、查干诺尔天然碱化工总厂,分别被吉兰泰盐化集团、伊化集团、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兼并重组,最后走出困境。
严重亏损、扭亏无望的内蒙古第一毛纺厂、第二毛纺厂等45户企业,依据《破产法》实施了破产。
内蒙古第一毛纺厂破产后,由内蒙古金宇集团接收,投资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很快形成市场前景看好的针织羊绒生产能力。内蒙古第二毛纺厂破产后,被仕奇集团收购,成为仕奇集团高档服装面料的生产基地。
经过重组后的内蒙古毛纺工业,生产开始出现回升趋势。在重组后的前7个月,毛纺行业主产品绒线和毛绒的产量,同比增长近4倍,纱的产量增长了39%,纺织业呈现产销两旺的好势头。
发生在鄂尔多斯地区的企业转制行为,具有典型意义。
时任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姜月忠所长说,1987年到1990年,以建立企业内部管理责任制为重点,内蒙古开始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时候,内蒙古的大多数国有企业,人浮于事,竞争力不强。
时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韩志然说,内蒙古的几大毛纺厂,通过企业改制,一批企业被兼并,一批企业倒闭,一批企业生存了下来,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与改革开放企业转制的大环境相适应。
转制是在摸索中前行的。从1979年到1982年的4年间,内蒙古国有企业,在尝试“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失败后,于1982年6月,开始以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为核心,实行两步利改税改革。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