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决战》转载请注明来源:多米小说duomi166.com
非同寻常三个排
总前委是11月23日从临涣集文昌宫突然迁到小李家的。先一天,国民党飞机轰炸了临涣集。
当时,黄维兵团已抵达浍河南岸。刘伯承运用《孙子兵法》中“围师必阙”的妙着,提出在浍河南北设置袋形阵地:“围其三面,阙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围三阙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黄维兵团果然中计。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的口袋里一下子装进12万人马。
总前委的三位领导聚在一起,研究下一步的作战方案。会后,总前委决定迁至小李家。
小李家是个有四十来户人家的普通小村庄。村周围柏树环绕,郁郁葱葱。好几片柏林黑压压的,风过林响,荒寂森然。全村二百多人口无一经商,虽有一户富农,但只知死做农活,不问青天寒热。全庄的人都姓李,就这样不知从何年何月、几家几户默默地生殖繁衍,如一片野草几世几劫地自生自灭。
淮海大战把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庄推到了历史的浪尖。由于它正好处于徐宿铁路、徐阜公路之间,它便作为南京统帅部“南北对进,打通徐蚌,三路大军会合”的预定地点,一次次赫然触目地标写在国防部作战厅的地图上。每天都有几群飞机在它的上空侦察过往。临涣集被轰炸后,总前委将指挥部移至这里,是南京统帅部万万没有料到的。
先是来了几个解放军,一个叫张生华的领头,号房子,哪儿住一排,哪儿住二排,哪儿住三排。老百姓知道一排人马三四十,看看自己的小房间,着实摸不着头脑。后来人来了,车来了,直到小车来了,停在柏树林里,他们才讶然发现:原来,每排只有一个人。“一排”是个戴眼镜的高个子,“二排”是个戴墨镜的胖子,“三排”是个精神饱满的小个子。
小李家顿时热闹起来,电话铃频频传响,辣椒味阵阵呛人。那三个全是一口四川话,“啥子”、“要得”、“格老子”,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凡老乡都不准接近这三个人。当兵的看得很严。无论他们谁出来,都是老远跟着一个兵。前头来了老乡,那兵就挥挥手,让老乡绕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