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平叛》转载请注明来源:多米小说duomi166.com
宣传革命播火种
1911年,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热潮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四川的保路运动如火如荼,满清封建朝廷一度对一些地方失去控制,引起了封建势力的恐慌。云南陆军讲武堂特别班第一批一百多名学员提前毕业,分派到军队中去,其中有18人被分配到蔡锷指挥的新军第七十四标。封建军队的旧军官对讲武堂的青年军官怀有戒心,不让这些毕业生直接带兵,而是把他们零零散散地安排到新军里去见习,甚至给高级军官听差。
朱德被分配到云南新军第三十七协统七十四标第二营左队。这个标的标统是罗佩金,管带是刘存厚。由于蔡锷对朱德比较了解,数星期后又把朱德调到协里担任司务长。
朱德发现,云南新军的士兵大多数是从农村征调来的农民,他们没有条件学文化,对于清朝政府专横腐败的统治和地主阶级的苛重剥削深恶痛绝。当兵以后,他们对于旧军队的打骂制度和旧军官克扣军饷的行为极为不满。这是同盟会争取新军的政治基础。当时,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已经认识到争取新军的重要性,布置同盟会会员开展秘密的政治活动。朱德也接到了同盟会云南支部的指令,要他抓紧在士兵中做政治思想工作。
同盟会在川军中活动的风声很快传到了云贵总督李经羲的耳朵里。李经羲是安徽合肥人,李鸿章的侄子。由于有李鸿章这棵大树,李经羲官运亨通,先后担任清朝政府的四川永宁道、湖南盐粮道、福建布政使、广西巡抚、云南巡抚等要职,是满清王朝的忠实走卒。当他得知新军里有同盟会会员活动时,立刻发布密令,在新军中层层布网,捉拿同盟会会员和革命分子。朱德在士兵中开展活动,往往要冒着生命危险。
朱德首先找到了在川军步兵标里认识的三位朋友,再利用秘密的民间组织哥老会广泛接触士兵。
那些天,朱德一有空隙,就和士兵们到僻静无人的地方促膝畅谈。朱德询问士兵们的家庭生活情况,也向士兵们介绍自己投考讲武堂的经历,讲自己对国家前途的看法,他还给士兵们写家信,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的困难。当然,这一切都是极其秘密地进行的。
朱德信任那些穷苦的士兵,士兵们也千方百计地保护朱德。
一天晚上,朱德和几名士兵又来到一片小树林里谈天。月亮很圆,像顶在树梢上的银盘。一名士兵悄悄对朱德说,这支部队曾经被派往河口,名义上是增援边防部队,实际上是去镇压河口起义。他们到达河口后,发现起义的人大部分是知识分子,也有商人。他们的臂上都挂着“敢死”的臂章,作战很勇敢,大伙儿拿着枪一间屋一间屋地战斗。
另一名士兵绘声绘色地说:“起义军还高呼口号:‘打倒满清,中国人万岁!’他们都不怕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