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小说【duomi166.com】第一时间更新《孙中山平叛》最新章节。
夫唱妇随战地情
有一天,滇军里的一位朋友悄悄走到朱德面前,神秘地一笑,说:“玉阶,我妹妹来信了,她到师范学校读书去了,今年18岁。”
朱德瞄了对方一眼。他知道这位朋友出身于革命知识分子家庭,是积极参加维新运动的。不知是出于对朋友的关心还是触动了哪一根敏感的神经,他说:“能到师范学校学习,不容易嘛!她叫什么名字?”
“萧菊芳。”
在朋友的巧妙安排下,朱德来到萧菊芳家里,菊芳对这位年轻英俊的少校颇有好感,见到朱德时,羞答答地同朱德说了一席话。这在当时是相当“革命”的举动了。本世纪初叶,中国的姑娘一般不肯在结婚前同未婚夫见面。在这次见面中,朱德感到萧菊芳是一个诚实和相当进步的姑娘。朱德还发现萧菊芳的一个秘密:她没有缠足。这一大胆而又进步的行为又使朱德对萧菊芳增加了不少好感。
不久,朱德和萧菊芳结婚了。婚事是由萧菊芳的哥哥帮助操办的。当时,朱德的父母远在四川省仪陇县,他们甚至不知道朱德结婚的详细情况。
婚后的的一段时间里,朱德依旧住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整日带兵操练,萧菊芳继续在师范学校读书,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朱德和萧菊芳只有星期天这一天时间能团聚。这时候,他们俩人总是有说有笑,亲密无间。凭朱德当时的地位,完全可以在昆明找一套别墅住,可是朱德和萧菊芳没有这样做。多年以后,朱德曾经自豪地说:“这婚事并不是资产阶级的。”
在率领部队行军作战的风雨岁月中,朱德同萧菊芳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少了。即使是在昆明,朱德也往往是白天忙碌一天,夜晚才能回家同妻子相会。
1916年初,身为第一军第三梯队团第六支队长的朱德随讨袁护国军第一军北征,开往朱德的家乡四川,参加泸州、纳溪大战。萧菊芳当时已经怀孕了,也许是想念丈夫,也许是想念丈夫的家乡,朱德出征后,萧菊芳毅然坐轿子来到泸州,在泸州租了一所小小的住宅,同朱德住在一起。
9月底,萧菊芳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保柱。保柱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气氛。萧菊芳为养育保柱日夜辛劳,却不知病魔突然袭来,保柱出生后数个月,萧菊芳患了类似赤痢的热病,不幸去世。
萧菊芳病逝以后,许多人劝朱德再婚,劝朱德为这个家庭找一个主妇。朱德想到没有母亲的婴儿需要有人照料,就同意了。这场婚姻也是由朱德在军队中的朋友介绍的。
这位女子叫陈玉珍,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姑娘,也是大足,参加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6年的革命活动。陈玉珍有个条件,如果不在结婚前同求婚人当面谈谈,她就拒绝考虑婚事。
朱德接受了这个“挑战”。当朱德和朋友一起骑马到泸州西面的南溪去时,他的朋友三番五次地说:我妹妹聪明过人,但也很任性,这几年有不少亲戚朋友给她提婚,她都拒绝了,一年一年地拖下来,今年已经21岁了。21岁,当时算得上老姑娘了。他的朋友是希望朱德见到陈玉珍时多个心眼。其实,他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朱德见到陈玉珍后,双方都产生了好感。
在朱德看来,陈玉珍并不漂亮,也不难看,可是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夺人的风度,令人尊敬。朱德特别欣赏陈玉珍的端庄、沉着和自信。朱德注意到,这个出身于一个小康读书人家的姑娘,很早就接触了革命运动。他同陈玉珍谈话时,感觉到对方读过许多书,爱好音乐,他俩有许多共同的爱好,还有一时说不上来的许多共同的地方。
朱德同陈玉珍面谈不久,俩人就结婚了。
陈玉珍是一把理家的好手。婚后,她把家庭布置得简朴、新颖,非常干净。当她知道朱德喜欢养花时,把小家庭的里外都摆上了鲜花,她还精心修整出了一个很漂亮的花圃。她爱保柱,把保柱看作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保柱蹒跚学步时,朱德回家来,经常看到她们母子俩在院内花丛中捉迷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多米小说】地址:duomi166.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