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攻坚战险 第16章 取消压气沉箱法
王泽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卷攻坚战险第16章取消压气沉箱法
苏联专家组组长西林提出了采用管柱基础的建议方案,并获得铁道部批准实施。
潜水电焊员信心百倍地说:“大桥桥墩修成后,水下还有很多角铁、槽钢需要清除,水下切割的用处可大啦。我们现在是哪里有障碍,便到哪里去烧割,又快,又好!”
殷副总工程师扶了扶他那副度数很深的近视眼镜,马上发布命令:“继续加固墩台,并准备拔钢板桩!”
1953年拟定的武汉长江大桥初步设计,规定采用压气沉箱法施工。
这种方法是桥梁深水施工的传统方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当时还没有哪个国家能突破这种方法施工,在中国也曾多次采用,如1937年建成的钱塘江大桥基础即为木桩加压气沉箱基础。
所谓“压气沉箱法”,简单地说,就是用一个有顶无底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又叫沉箱工作室,在那样的箱子里进行大部分水下作业。
施工的时候,借助于输入的压缩空气,将这种沉箱浮运到桥墩施工位置,从上面浇灌混凝土桥墩,使之随着沉箱重量的加大而沉入江底覆盖层。然后,工人通过与水上连通的管道进入沉箱,挖掘、排除箱内泥沙,运出水面。
就这样一面挖掘、排除,一面使沉箱继续下沉,连续作业,直到沉箱沉到江底岩层,再用钢筋混凝土将沉箱填实,一座桥墩的水下基础才算完成。
在当时,压气沉箱法被认为是唯一可以解决正桥水中基础修建难题的方法。
但是,经过1954年桥址处地质勘探查明:岩层最低高程较初步设计掌握的资料要低2.3米,1954年的洪水又较初步设计所定的最高水位高1.45米,使压气沉箱的水深已达37至38米,而压气沉箱人工操作的临界深度为35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美食:美食系神豪》《这真不是机械飞升》【言趣阁】《大将》【读趣阁】《华娱调教师》《跳崖后全京城追悔莫及》《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我逃了龙傲天他妈妈的婚》《噩梦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