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开展卫生下乡志愿活动
第10章开展卫生下乡志愿活动
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并从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
“三下乡”这是志愿者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下乡”内涵丰富: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
一批批青年扶贫志愿者出发了,一支支文化、科技、卫生青年志愿服务以下乡了。他们中有年轻的科技专家、医疗专家、文艺演员、教育专家、经济学专家……
他们把农业科技知识带到了贫困县,他们把欢乐和歌声送到了儿童福利院。
他们举办文艺演出、经济形势报告,开展医疗义诊,农业科技咨询,捐建希望小学,捐赠各类药品物品。
他们与人民共同奋斗,与祖国一同前行,用奉献书写亮丽的青春。
早在1994年9月,青年志愿者行动启动不久,中国大中学生志愿服务总队在北京成立,数百名大中学生志愿者代表曾面对志愿者旗帜郑重宣誓:
奉献我们火热的心,伸出我们温暖的手:
我们将深入城镇区街、居民院所,进行广泛的社区服务,把爱心献给我们的社区,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将奔赴山乡村寨,开展支教扫盲服务,为失学的儿童带去学习知识的希望,为一亿四千万文盲带来识字的喜悦,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竭诚努力。
我们将走向广大的农村,开展科技扶贫、义务医疗服务,给农民以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给病患者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力量。
滚烫的话语,坚定的誓言,表达了大中学生深入基层,奉献社会的决心。
从那以后,每年都有近百万名大中专学生利用暑假深入农村、街道、厂矿等基层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1997年,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共同发动起、组织,使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假“三下乡”活动掀起高潮,长盛不衰。
“三下乡”活动已经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的名牌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新时期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高等院校参与社会实践,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有效途径。
1994年8月,白求恩医科大学的青年志愿者暑期医疗队来到了吉林双阳县传家乡。消息一传出,村民们潮水般地涌来,他们平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多城里来的医生为他们免费治病。
医疗队没来之前,这里的医疗条件极为恶劣,几乎找不到一个像样点的医生。
志愿者医疗队到传家乡的第二天,一位青年农民就匆匆赶来,请志愿者去看看他那得了“膀胱癌”的老岳父。老人自从听了本村水平低的大夫的诊断后,心灰意冷,情绪消沉,了无生趣。好几次自己换上了寿衣,躺在床上,不吃不喝,说要等死。
志愿者们经过仔细诊断,确认老人得的是并无大碍的尿路感染和上行性肾炎。老人本来还是一脸死灰,闻言大喜,竟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抓住志愿者的手,喜极而泣:“谢谢你们,我本来是不想再活了,是你们又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
对于志愿者医疗队的每一个成员,第一次设诊的情景都是终生难忘的。
早上刚过8时,许多人就围在了诊所的外面。这些生来习惯了“小病挺着,大病等着死”的农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让城里来的医生给自己瞧病的机会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多米小说【duomi166.com】第一时间更新《青春奉献:共青团中央发起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