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章著名政治家的故事1
周文王
周文王,名昌,姓姬,周武王的父亲。文,是他死后的谥号。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掸父有三个儿子:老大太伯、老二虞仲(亦仲雍)、老三季历(也叫王季、公季)。季历就是周文王的父亲。季历的夫人叫太任。太任端庄贤慧,生下姬昌。姬昌小时就聪明伶俐,不同凡响。据说,姬昌幼时曾见口衔丹书的赤雀落在他家门前,古人迷信,或者是周人对祖先的神化,便说这是姬昌有“圣瑞”。如果他当政,周人就能兴旺发达。所以古公掸父特别喜爱姬昌,明显地透露出要传位给他的意思。老大太伯、老二虞仲心领神会,为成全其父志,哥俩便不辞而别,逃到东南沿海的“荆蛮”地区(今江苏苏州、无锡一带),入乡随俗,断发文身,以适应江南水乡的生活习惯,在那里定居下来。古公死,季历即位。季历死,传位给姬昌,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
文王即位后,对内仿效古公掸父、季历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士。他先从自己的大家庭做起,上孝父母,早晚请安;下对妻子兄弟严加要求,为整个家庭做出表率。文王以自己的大家庭为核心,靠它做凝聚力来团结族人,巩固内部。并以商纣王为反面教材,极力抑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敢骄奢淫逸,玩物丧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始终保持周人质朴的美德,过着俭朴无华的生活。他勤于政事,兢兢业业地治理自己的国家。他重视农业,亲自督促众人开荒种地,大力发展生产事业,并从中体察民情,以了解稼穑之艰难。他还注意关照那些鳏寡孤独、孤苦无靠的小民,想法为他们解决衣食之难。
周是一个新兴的国家,正处在上升时期。它刚从原始公社制脱胎出来,还带着浓厚的大家庭公社民主、平等的遗俗,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对立并不那么突出。周文王又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对政治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延缓了阶级矛盾的激化,使整个国家出现了政通人和、上下相安的大好局面。这和当时商王朝内部一团糟的混乱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与此同时,周文王还推行了其他比较开明的政策。诸如在经济上采用类似劳役地租的方法,一夫耕种百亩田地,再出力为公家助耕一定的数量,剥削率仅为十分之一,这比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剥削程度轻得多。再就是打通关隘,自由经商。关市只检查异言异服,而不征税,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百姓可以随便进入山川林泽,任意猎取野物。这就防止了自由民的分化,保证农业生产有足够的劳动人手。这些措施一方面巩固了周朝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又笼络了人心,换取了更多的人对他政治上的支持。
在对外关系上,周文王继承季历的事业,仍然用主要力量对付西北各少数民族。他北逐俨狁,西攘昆夷,灭了泾水上游的阮(泾川东南)、共(泾川北)等小国,开拓了西北的疆土,巩固了大后方。对周围的一些小国,则诉诸武力,一个一个地加以扫荡。曾先后讨伐犬戎,攻打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南),之后又逐一灭掉耆、崇等小国,并把国都由岐迁至丰(今陕西户县东北),这就形成了对商殷的包围之势,为灭殷做好充分的准备。
据《尚书大传》记载,文王治国50年使周不仅在国力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增强,而且在同商政权的关系上,也酝酿着根本的转变。正是在这几十年中,周文王使周人树立了明确的灭殷目标。而最后7年受命称王,实际上是周在政治上宣告独立,脱离商朝中央政权。这就使周由商的臣屑而终于变为与殷相抗衡的力量。《论语·泰伯》说:“三分天下有其二。”这即是说周文王实际上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灭殷只是个时间问题了。但就在这大功垂成之际,周文王不幸死去。自此以后,周人鉴于自己力量的壮大和殷商政治的腐败,就完全抛弃了“以服事殷”的假面具。周的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周文王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他所创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崇高的地位,受到后人的推崇。
周公旦
辅佐武王伐纣
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考被殷纣王烹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武王即位后的第二年,周人在孟津(今河南孟津)大会诸侯。据说,这次盟会目的在于试探商朝的虚实和诸侯的反应,结果有800诸侯参加盟会,他们都背叛了商朝。又过了两年,周人做好了灭商的准备,于是,武王由周公以及姜太公、召公等人辅佐,载着文王的牌位,浩浩荡荡,进攻商纣。在一天天将亮的时候,大军来到商都郊外的牧野,他们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而后,与商朝的军队展开战斗。由于商朝内部矛盾的激化,商纣王的军队“临阵倒戈”,周朝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打败了商纣王的军队。这场战争只用了一天便胜利结束。次日,周人举行了隆重的祭社典礼,以宣布周朝的正式建立。
牧野之战虽然推翻了商朝的统治,但殷纣王的后代以及殷人的残余势力还远没有彻底消灭,稳固已经夺得的天下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殷民,武王把殷朝的首都分成三个部分,其中一个地区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另外两个地区交给自己的弟弟管叔和蔡叔管理,这样不但可协助武庚统治殷民,又能监视武庚。另外,武王还褒封了一些先圣王的后人以及功臣等。
由于过度的劳累,武王在克殷后的第二年便生了病。一次,武王忧虑天下尚未安,结果一夜没有睡。周公得知后,急忙赶到武王那里。武王觉得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便托付后事,将个人的一些想法告诉了周公。二人交谈时,武王还希望与周公“兄弟相后”,意思是打算让周公在自己去世后继承王位。周公听后,非常惊恐,他“哭着作揖”,没有答应。就这样武王的儿子诵被立为太子,由周公负责培养和教育。
武王病重时,大臣们很担心,太公和召公打算到文王庙去敬求卜问。周公认为仅用卜问未可以感动先王。于是,周公设筑三坛,周公面北而立,祈告先王,愿以自身代替武王,去侍奉先王。祷告之后,周公占卜,得了吉卦。据说,武王的病情次日便有了好转。
但是没过多久,武王便去世了。武王去世后,年仅13岁的成王即位,由周公以冢宰(官职名,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的身份总理百官,周公担负起了安定天下、巩固周朝统治的重任。
周公辅佐成王,处理政事。在立成王之后,周公又开始诏告诸侯,会见群臣,然后隆重的安葬了武王。到秋天,周公便为成王举行了加冠礼,以示成王已经长大成人。周公所做的这些工作,在当时混乱的局势下,对于稳定人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平定叛乱
但是尽管周公兢兢业业辅佐成王,却有人怀疑周公的动机不纯,周公的弟弟管叔与蔡叔、霍叔等人制造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一时间,人们大都误解了周公,连成王、召公等人也都开始怀疑他。为此,周公不得不“坦诚的向他们表明心志”,耐心细致地去做各方面的工作,解除人们的疑虑。周公首先耐心地说服召公和姜太公。武王去世后,召公和姜太公是当时最有威望的人,在当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周公有必要首先对他们进行解释,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在周公看来,如果不消除动荡之源,局势就会失控,这对新建的周政权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于是,周公开始住在东方(“居东”),查找动乱的源头,以待时势之变。果然,武庚开始趁机作乱,不久,奄人。徐人及淮夷进入邶,与管叔、蔡叔一起叛乱。
武庚的这次叛乱,参加者除了管、蔡等势力以外,其余基本都是东方殷人的残余势力。殷商兴起于东方,东方是殷遗势力集中的地区,因而也就成了武庚叛乱力量的集中之地。周公得到成王和群臣的信任,便开始进攻殷的残余势力。成王时期的这次攻殷乃是继武王攻殷之后的第二次攻殷。这次攻殷,使武庚北窜、管叔自杀,周政权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之后,周公在殷商王畿之地建立宋、卫等国,使殷旧地彻底稳定下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顶点中文网】《成为雍正妹妹之后》《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盘锦大有小说】《超时空快递》《国医》《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道爷要飞升》【大黄书】【大蓝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