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7式中型坦克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上)》转载请注明来源:多米小说duomi166.com
日本97式中型坦克
总述
97式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日本在这以前有一种89式坦克,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坦克的火力和机动性已明显落后于当时世界坦克的发展潮流。
为此,日军参谋总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决定发展一种新式坦克。于是采用了三菱重工的样车“奇哈”,日军将其定名为“97式中战车”(即97式中型坦克)。和89式一样,虽然名为中型坦克,但在今天来看,只能算是轻型坦克。
不过各国的军事专家们仍然称它为中型坦克。为了战局的需要,日本人又对这种坦克进行了多次改进,其中有“一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以及“四式”和“五式”。97式中型坦克的总生产量约1500多辆。
结构特点
97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15.3吨,乘员4人,车长和炮手位于炮塔内,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的右侧,机枪手位于驾驶员的左侧,炮塔位于车体纵向中心偏右的位置。主要武器为1门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发射榴弹和穿甲弹,携弹量120发(榴弹80发、穿甲弹40发),其穿甲弹可以在120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辅助武器为2挺97式7.7毫米重机枪,携弹量4035发,其中1挺为前置机枪,另1挺装在炮塔后部偏右的位置。
动力装置为1台功率为125千瓦的12缸风冷些油机,位于车体后部;车辆最大速度38公里/小时,主动轮在前,动力需通过很长的传动轴才能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和并速器。车体每侧有6个中等直径的负重轮,第1和第6负重轮为独立的螺旋弹簧悬挂,第2~5负重轮每2个为一组要用平衡悬挂。车体和炮塔均为钢质装甲,采用柳接结构,最大厚度25毫米。车长5.516米、宽2.33米、高2.23米。
主要改型
从1940年起,以97式坦克底盘为基础研制出下述改进型车:
97改中型坦克
其战斗全重增加了15.75吨。由三菱公司设计出新炮塔,换装1式47毫米火炮,穿甲弹的初速为825米/秒,在500米距离上可穿透75毫米厚的装置。火炮采用半自动垂直滑动式炮闩,车上携带104发炮弹和2575发机枪弹。
这种坦克在日本称“97改”、“奇哈改”。有些97改中型坦克还增加1挺高射机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即是这种坦克,常常称为100式坦克。
日本一式中型坦克
“奇黑”中型坦克是日军为准备“本土决战”,于1941年研制成功的中型坦克。“一式”的“一”,是日本天皇在位年代2601年的后1位数字。
该车战斗全重增加到17.2吨,增加了1名装填手,乘员增至5人。炮塔尺寸也明显增大,车高增大到2.38米。主炮是长身管的47毫米坦克炮。
车体改为焊接结构,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50毫米;动力装置是三菱公司生产的100式12缸风冷柴油机,功率为176千瓦。这种坦克共生产了587辆。
日本三式中型坦克
“奇努”中型坦克1943年开始研制,1944年研制成功,战斗全重增加到18.8吨,在一式坦克的基础上,换装了新式炮塔和75毫米坦克炮,取消了炮塔后部的机枪。最大速度减至38公里/小时。只生产了约60辆。
日本四式中型坦克
“奇托”中型坦克1977年研制成功,是以反坦克作战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战斗全重为30吨,乘员5人,全长6.343米,车全宽2.865米,车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来要大一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冯文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