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培育发展“五朵金花”
第20章培育发展“五朵金花”
1965年底,中国炼油工业实现了真正的工业化,使10年规划原定在1972年完成的任务大大提前了,使中国本来十分落后的炼油工业技术很快接近了当时的世界水平。这巨大的功劳主要来自于“五朵金花”。
1965年底,我国炼油年加工能力达1423万吨,石油产品品种达到494种,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4大类产品产量达到617万吨,自给率达到100%。这还是“五朵金花”的功劳。
从此中国人民结束了使用“洋油”的历史。
“五朵金花”均在60年代被列为国家级成果,并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关于“五朵金花”的巨大成功,我们要从1950年回国的科学家侯祥麟谈起。
1950年4月,在美国工作的侯祥麟毅然舍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工作条件,谢绝了上司好心的挽留,经组织同意,离美回国。
这是新中国的召唤,新中国为无数科学家实现梦想提供了真实的机会。
38岁的侯祥麟站在船头的甲板上,看着广阔的海面,感慨万千。前面不远就是中国的青岛了,想到就要踏上祖国的土地,施展抱负,侯祥麟热血沸腾,感觉到前途从未有过的光明。
50年代前期,共和国的科学事业曙光初照,欣欣向荣。许多海外归来的专家学者深切感受到热风的吹拂,细雨的滋润。他们一个个都感到前所未有的精力充沛,因为这些曾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艰难攀登的精英,现在面对的是施展抱负、创新发明的广阔天地。
刚刚回国的侯祥麟应聘到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授。1952年7月,侯祥麟被调往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工业研究所。
在此期间,侯祥麟主持了多项研究。在催化重整开题时,从国外回来的肖光琰博士主张用铂作为催化剂配方的关键材料,但遇到不同意见,研究进展受阻。
侯祥麟从工艺实际要求出发,支持肖光琰的意见,使这项研究很快取得进展。这些工作为60年代被称为“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的开发成功打下了基础。
1954年3月,侯祥麟被调到石油管理总局炼油处任主任工程师。1957年9月至11月,侯祥麟随郭沫若院长率领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苏联。访问期间他考察了全苏石油炼制研究所等石油科研机构,为建设和管理我国的石油科研机构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1958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这就是后来的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侯祥麟被任命为该院副院长,主管石油炼制及军用油品的科研工作。
自50年代后期,侯祥麟把主要精力放在两个方面的攻关上,其中之一就是“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的开发上。
50年代,中国军用和民航所用航空煤油即喷气燃料一直靠进口。当时石油部曾组织试产这种油料,但在地面试验和空中试飞时均出现喷气发动机火焰筒严重烧蚀问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竞选神明》《游戏搞到一个亿》《我的法宝能无限升级》《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不正常型月》【技术流小说】《娱乐春秋》【大书迷】《大道朝天》
多米小说【duomi166.com】第一时间更新《科学春天: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