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昆明青年垦荒队南征德宏 (第1/2页)
第15章昆明青年垦荒队南征德宏
1955年8月,刘小三、梁正富、王延彬等人在《云南日报》上发出倡议,要求组建昆明市青年志愿垦荒队。
倡议书中这样写道:
有志青年们,响应党的召唤,组成志愿垦荒队,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我们的赤胆忠诚和勤劳的双手把祖国的边疆建设成为繁荣幸福的乐园!
刘小三喊出了当时胸怀报国之志的千万青年的共同心声。
刘小三是云南省玉溪地区澄江县人,1952年1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小三是昆明市建设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在当时,他正担任昆明第四联合铁工厂党支部委员、工会主席。
对于刘小三等人的倡议书,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很快作出反应,责成团省委立即着手组建昆明市青年志愿垦荒队。消息一传开,仅在昆明4个区就有6521名青年报名。
很多青年一听说要到边疆建立集体农庄,都怀着美好的憧憬争相报名。有的青年甚至追着团省委的干部跑几条街,三番五次表决心立保证,直到被批准才罢休。
当年的垦荒队员高巨英在《我有一份珍贵的精神储存》中写道:
当时,我在云南省农业厅工作,无论哪方面条件都是优越的。上班是在五华山,办公大楼宽敞明亮,周末不是电影就是舞会。但是我决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绝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自觉选择。
因为,在1955年,一次盈江之行,使我看到边疆有大片的荒地未经开垦种植,内心感到万分可惜。现在机会来了,我是党培养教育下的青年团员,又是农业技术员,正该到边疆的广阔天地去施展我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我下决心抛弃优越的工作环境。
当年的垦荒队员梁绍宇在《深藏心底的歌》中写道:
我是昆明市第11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在北京、上海之后传来昆明也在组织垦荒队的消息,我们都把去边疆垦荒看作是无限豪迈的壮举,是投身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报效祖国的绝好机会。
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便拿着申请书独自跑到团省委机关。接待我的是个中年干部,他看我是个尚未成年、瘦小纤弱的小姑娘,就问:“你真的要去!你坚持得了吗?”这些问号并没有难倒我,反倒是他被我的坚强决心所打动。
我报名的事一开始就是瞒着父母进行的。等接到通知,这事再也瞒不下去了。父母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非常伤心,先是竭力反对,继而百般劝说。我父亲是广东人,侨居越南河内经营中药材近40年,挣下了一份殷实的家产。我是独生女儿,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以我小小的年纪,怎么能放心让我独自远离家人,跋涉千里去边疆开荒种地呢?然而决心已定,无论两老怎样劝说都动摇不了。
垦荒队的组织中充分体现了“志愿”的原则。当时的团省委书记王宇辉,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告诫队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