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到目前依然没有形成全球统一(低熵注定单一,同时,低熵也增加了生存风险,从大周期看,熵也符合波的形式,如同黑洞也有消亡的一刻,到时围绕它公转的星系将分崩离析,归于高熵),无论是宗教、语言、文化,还是国家、民族、领袖。
但除了一样:金钱。
即使两个利益完全对立的群体,他们依然和乐融融使用同样的货币(本**依然使用美元)。为什么只有金钱能够彻底征服所有人类,做到任何群体甚至神都做不到的事?
智人进化历程中出现了大量变数,能生存并保留下来的都是适应了环境的机制,金钱也不例外。
当农业革命开始时期,人类依然进行着以物(服务)换物(服务)模式,根本原因是此时群体规模还不足以专业化。
例如人数太少,“医生”给其他成员看病的交换收入还无法养活自己或者家庭,他除了看病外还需要和其他个体一样进行维持生存繁殖必须的种植等活动,此时的交换活动仅仅是次要的补充。
随着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医生发现每天找自己看病的人越来越多,通过自己专业服务的交换资源完全满足自己和家庭所需甚至还有富余。
此时个体之间的交换行为越来越频繁,除了医生,还有铁匠、裁缝、木匠、陶匠、战士、牧师等专业……
如今,网络时代也出现了专职的播客、陪玩、陪聊、写手、解说等,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领域需求数量能够满足专业化条件。
例如直播平台签约主播多的年收入能上千万,而有的职业却因为社会发展需求替代逐渐萎缩,慢慢退出舞台。
80年代的中国,公交车上都有售票员,公司总机都有接线员,还有BP机传呼员等等,现在这些已经消亡了,近期,气象预报由人工智能大数据接管,气象预报员将逐步消亡。
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职业消亡,无人超市收银员将不存在,无人驾驶司机将不存在,即时翻译翻译人员不存在等。
交换的根本目的是以自己的优势资源换取自己没有的或是自己劣势的资源,以使自己的综合资源质量和数量效益最大化,这是由人生存需求多样化决定的。
那么人们就会在交换过程中发现问题,在以前交换规模小次数少的时候,大家都是认识的熟人和朋友,交换了什么东西和次数也能记的清楚,但随着交换范围扩大物类增加,个体根本无法记住和谁交换了什么交换了几次,甚至交换后再无法找到这个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