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对被淘汰的变异不重视,是因为所有现存的人类都是环境筛选下来的成功者。
换位思考下,没有大量的淘汰者,也不可能有成功者,他们实质上都是变异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成功者也不必洋洋自得,你的成功是踩在了无数淘汰者的尸体上,这些淘汰者为你提供了借鉴,为你试错排除,为你铺路或是挡了子弹而已。
例如瓦特的蒸汽机发明(实质上所有的发明都是汇集了大量人的智慧创造的成果,而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在他之前,早就出现了蒸汽机,即纽科门蒸汽机,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
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渐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毛病所在。
从1765年到1790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3倍多,最终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同样的还有电报,不仅仅是由摩尔斯一人发明,事实上还有查尔斯-惠斯通、威廉-福瑟吉尔-库克爵士、爱德华-戴维、卡尔-奥格斯格-冯-斯丹尼尔,只是他们发明的时间如此接近,英国最高法院拒绝给所有人颁发专利权。)初衷是为了从煤矿里抽水,后来为棉纺厂提供动力,再后来为机车、轮船提供动力,人类应用环境决定了瓦特的发明普及,如果人类生存在另外的星球上,情况就不一定了。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纵观人类发明史,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每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发明都经历了这样前人后人的过程,没有哪个发明是一个人拍下脑袋就成熟的,都是经过许多人甚至几代人共同努力实现的,时间跨度短的几年,长的几十年。
我们的教课书和新闻媒体为了方便人们的记忆和理解,简化了发明的过程,加上专利局为了明确权责,也一刀切地分割了发明的连续性和复杂性,最终,我们只记得了爱迪生的电灯,瓦特的蒸汽机,莱特兄弟的飞机……
客观的讲,人类演化机制不希望复杂的事物,对于一项发明,他们记得一个人就足够了,但这种机制又多与我们科学认知相违背,这也是为什么变异只有少数成功一样,发明家也只占少数。
是什么阻碍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晶体管,美国人最先研制成功晶体管并取得专利,但在之后几十年中,日本却以绝对优势占领了晶体管等电子市场。
打字机,最早研制出来的打字机的键盘字母排列并不象现在这样,打字效率较慢,随后按键改良后解决了这个技术上的问题,可直到60年后新字母排列才被运用。
英国直到1920年后还在使用大量的煤气灯,而此时美国和德国的街道上已经使用电灯照明很久了。
这些阻碍不是客观上的,而是主观上的。
利益团体不希望新的技术推广,抢了自己的蛋糕,美国电子厂商生产了大量的真空管,他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的时候晶体管横空出世,为了给这些厂商消化库存,美国压制了晶体管的生产和推广,与此同时,日本索尼等电气厂商购买了这一技术生产权,大力发展新技术,短短几年时间就完全主导了电气市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