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A
Abell1185
星系团内有时太过拥挤,使得成员星系会彼此碰撞。一个明显的例子就在上图这张富星系团Abell1185影像的左边。这里至少有两个星系在引力相互作用下互相推离,它们的学名为Arp105,并因其外表而被称为“大吉他”。这个星系团中虽然也明显可见各种漩涡星系、透镜状星系和不规则星系,但其大多数成员还是椭圆星系。上图中的许多点其实就是拥有数亿颗恒星的星系,但也有一些点是我们所在银河系的前景星。最近对Abell1185的观测已经发现一些特殊的球状星团,似乎是属于整个星系团而非个别星系。该星系团大小约100万光年,距离我们则有400万光年之遥。
Arp295
一道壮观的恒星和云气长桥延伸了将近25万光年,将这个编号为Arp295的怪异星系对连接在一起。在上图这幅影像中,位于星系间的宇宙桥以及从中央向右下端延伸的星系长尾,都强烈表明这两个巨大的恒星系统曾经在过去擦身而过,彼此之间的引力吸引诱发出剧烈的潮汐,从而产生了这道引人注目的恒星烟尾。这种作用力可以持续数十亿年,而重复的近距离穿越,最后则会让这两个星系合并成单一的大星系。虽然上图这幅影像看起来有些怪异,但星系合并现象却是很常见的事件,Arp295正处于这种难逃的星系宿命之初期。Arp295星系对位于宝瓶座,距离我们约2亿7000万光年,它们是一个松散星系团中的两个个大型成员。这幅彩色深空影像,是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于2003年9月用1米口径的望远镜拍摄的。
超新星
超新星现象很少,银河系中自1604年发现蛇夫座超新星以来,还从来没有过。其他星系中的超新星,每年总能发现几颗,但终究太遥远,往往是几百万光年或更远。1987年2月23日,一位加拿大天文学家在大麦哲伦星云中发现了一颗5等星,它很快就被证实是一颗超新星,立即在世界各国的天文界引起了轰动。自1604年以来,这是第一颗用肉眼就能容易地看到的超新星。尤其是它是在大麦哲伦云中,而大麦哲伦云的距离是16万光年,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系。这颗被命名为1987A的超新星是近400年来所未曾有过的,它是20世纪最大的天体物理事件。
暗物质
暗物质已经成为了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暗物质的总质量是普通物质的6倍,在宇宙能量密度中占了1/4,同时更重要的是,暗物质主导了宇宙结构的形成。暗物质的本质现在还是个谜,但是如果假设它是一种弱相互作用亚原子粒子的话,那么由此形成的宇宙大尺度结构与观测相一致。不过,最近对星系以及亚星系结构的分析显示,这一假设和观测结果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同时为多种可能的暗物质理论提供了用武之地。通过对小尺度结构密度、分布、演化以及其环境的研究可以区分这些潜在的暗物质模型,为暗物质本性的研究带来新的曙光。
暗星云
暗星云是银河系中不发光的弥漫物质所形成的云雾状天体。和亮星云一样,他们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小的只有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是出现在一些亮星云背景上的球状体;大的有几十到几百个太阳的质量,有的甚至更大。它们内部的物质密度也相差悬殊。
恒星之间具有广阔的空间。恒星际空间不是一无所有的真空,而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尘埃、粒子流、宇宙线和星际磁场等,统称为恒星际物质。这些星际物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气体和尘埃比较密集,形成各种各样的云雾状天体,这些云雾状的天体就叫星云。“星云”这个名词仅有200多年的历史。起初把观测到的弥散的云雾状天体统称星云。后来天文望远镜分辨率的提高,把这些星云又分成星团、星系和星云三种类型。银河系中的气体尘埃密集的云雾天体,称为星云;银河系以外,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叫星系。银河系中的星云物质,就形态来说,可以分为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和超新星剩余物质云;就发光性质来说,可分为发射星云、反射星云和暗星云。
暗物质晕
暗物质晕环绕在星系外围,如同太阳圈包围着太阳一般。大多数的星系都镶嵌在这种暗物质晕当中,星系系统的动力学也主要由暗物质的分布主导。
暗物质晕存在的证据来自于万有引力的作用——旋涡星系的旋转曲线。如果没有大量的质量存在于延伸的晕内,星系的旋转速率就应该在离核心一段距离之后将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然而,观测旋涡星系,特别是电波观测到来自中性氢原子(天文学上特有的说法是HI)的发射谱线,显示旋涡星系的旋转曲线远在可见物质之外的距离上依然是平坦的(有着相同的速度)。缺乏任何可见物质可以解释观测的现象,暗示有看不见的物质,也就是暗物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落崖三载后》《大宣武圣》《文豪1978》《洞中避难所》《惶惶》《天命之上》《灵境行者》《泰昌大明》《疫病之上》《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