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级英雄杨连弟 (第1/2页)
70周年专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空中浓云密布,闪电冲出乌云的重重包围,裹着沉闷的雷声,如同排空的怒涛,由远而近、由弱而强地翻滚而至。
●人随着单根钢轨在江面上颤动着,激流在身下滚滚而过。江岸上的高射炮兵们看到他们都心惊胆战。
●战友眼看到了他手里的钳子,奇怪地问:“怎么?你钳子还没扔?”杨连弟甩了一下钳子上的水,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平静地说:“扔了怎么工作呢?”
●一级英雄杨连弟抢修大桥
1950年初冬,一个没有星星、没有月亮的漆黑夜晚,飘飘扬扬的雪花洒落在鸭绿江两岸,银装素裹的江面上一片清冷的白光。
就在这时,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连副连长杨连弟和他的战友们正在抢修一座鸭绿江铁路便桥。
杨连弟是天津市北仓镇人,从小他家境贫穷,14岁时学鞋匠,以后又当过电工、架子工,给资本家卖了10几年苦力,也练就了一身登高技能。
1949年初,天津解放后,杨连弟告别家人,与干过架子工的同伴一起,报名参加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铁道兵纵队。
1949年春,杨连弟在修复石家庄到北戴河铁路沿线桥梁的过程中初显身手,为连队解决了不少施工难题,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师傅”。同年6月,部队在修复陇海线8号特大桥时,杨连弟自告奋勇,用简陋的工具攀上了40余米高的桥墩,为修复大桥作出突出贡献,成为闻名铁道兵的“登高英雄”。
1950年11月,杨连弟随铁道兵入朝参战,刚到鸭绿江边,就赶上修复铁路便桥的任务。
杨连弟和战友们完成任务后,第二天晚上就乘坐火车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一进朝鲜,列车骤然减慢了速度,仿佛在爬行一般,不时地停下来。原来,列车正在经常修补的铁轨上行驶,稍一加快,就有脱轨的危险。
就这样停停走走,一直到第二天快亮时,列车开到一个小站后,就再也走不动了,连机车的锅炉也熄火了。原来,前面的沸流江大桥被敌机炸毁了。
杨连弟和战友们从车厢里向外望去,只见站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弹坑,站台早已残缺不全,四处是已被烧得变形的破车皮和被炸得七扭八弯的铁轨。
杨连弟和战友们下了车,深一脚浅一脚地继续前进,打算穿过市区到指挥所去。
一进入市区,一股股焦臭味扑鼻而来。市区里,到处是被炸毁的残垣断壁,一堆堆瓦砾还冒着丝丝青烟,铁丝、胶皮、折断的电线杆、破磁瓶、鲜血、残肢……随处可见。
公路上,一群朝鲜妇女正忙着填炸弹坑。从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背着婴孩的妇女、十八九岁的少女到不满10岁的小姑娘,一个个都手拿铁镐,头顶木盆,来来往往地一刻不停。
战争使她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甚至失去生存的土地,给她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为了早日结束这场罪恶的战争,父亲、兄弟、儿子都上前线杀敌去了,她们就承担其后勤的任务,努力修路支援前线。
杨连弟和战友们经过她们身边时,引起她们一阵欢呼。一位老大娘拉着杨连弟的手,吃力地说着他听不懂的朝鲜话,杨连弟心里一热,也说着对方听不懂的中国话;“朝鲜老大娘,我们一定要狠狠打击美国鬼子!”
杨连弟和战友们找到指挥所,干部安排他们先住下来,等待命令。刚住下来,战斗就打响了。战线在胜利地向南推移。
前方急需大批粮食、弹药,可是沸流江大桥被敌机炸断了。军需跟不上,这可是要贻误战机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