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军衔制的出台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多米小说】地址:duomi166.com
●中苏虽然是友好邻邦,但在涉及军人荣誉的问题上,两国军人都坚持己见,各不相让。
●毛泽东看到皮定钧在少将之列,就提笔写下“皮有功,少晋中”。
●经过几个月细致、缜密的工作,到1955年国庆节前,全军军官的评衔工作基本完成,总政治部和总干部管理部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
●军衔制的出台中央军委提出实行军衔制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北京中南海成立,这是新中国最高军事领导机构。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不久,军委领导们就把重新实行军衔制提上议事议程。为此,毛泽东向全军发出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号召,人民解放军开始迈出了向正规化、现代化进军的新步伐。
军衔制对一支正规化的军队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军衔制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方便部队各兵种之间的协调指挥及保障管理,从而促进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另外,军衔制对于军队与国际联盟协同作战及军事交流也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刚一建国,高瞻远瞩的军委领导就决定重新建立起军衔制。之所以说“重新建立,”是因为我军在建国前曾经3次试行军衔制,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彻底施行。
人民军队自1927年诞生后便一直处于严酷的战争环境中,物质条件艰苦恶劣,有时部队连饭都吃不上,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军长期实行官兵平等的制度。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记录了当时的艰苦斗争:“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
这种军事共产主义的生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随着条件的变化,军队内部的生活待遇开始按照职务等级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至抗战初期,各级官兵在待遇上大体上是平等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下,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当时,国民党军队实行军衔制,为了便于国共两党、两军的合作,党中央开始拟议实行军衔制。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集团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总政治部在《关于新阶段的部队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
红军的改编,在某些程度上有了原则上的改变(如采用官阶制度等)。
文件强调,国共合作后,红军不但要改名为八路军,还要在形式上实行军衔制度。这是我军关于军衔问题的最早的正式文件。在当时,军衔制在红军中被称为“官阶制度”。这是我军第一次尝试实行军衔制。
1939年初,为适应国共合作的需要,并参考国民党军队的军衔衔级,我军对少数同志授予了军衔。例如,当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为便于同国民党军及盟军的联络,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被授予了相应军衔。
然而,就在我军准备在全军普及军衔制的时候,奉行“假抗日,真反共”政策的国民党和日本侵略军对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对抗日军民实行严酷的经济封锁,妄图在经济上扼杀人民军队。
这样,我党、我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不得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样的形势下,党中央于1942年4月24日作出决定:
军队中暂不规定等级军衔。
我军第二次军衔制又因为敌人的疯狂进攻而暂止。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当年9月15日,苏联红军远东军区司令部一名上校联络官从沈阳飞抵延安与中共中央联系,希望派一些中国干部到东北协调中苏两军的行动。中央决定派政治局委员彭真等6位同志随苏军飞机前往。
为了方便对等沟通,9月16日,中央作出决定,以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名义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中将军衔,伍修权少将军衔,段子俊、莫春和上校军衔。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