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无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深邃的夜里,最后一朵闪烁着光明的小小火花,熄灭了。
————————
颐国,江南东道,东阳郡。
“卖肉饼咧,刚出炉的肉饼咧~”
“螃蟹~荆阳湖新出水的螃蟹,雄的满膏、雌的满黄~”
“章举、蛎肉、龟脚、锁管、密丁、脆螺……各类醒酒口味,应有尽有……”
东阳地处涌、奉、姚三江交汇之处,又兼具颐国东南最大的一处天然良港,时人称之“西接三江、东临巨海,泛船长驱、往往千里,举帆蔽日、挥桨成雨,虽非都会,乃河海辐辏之地,东南财货之属也”。
此处名为东角楼街巷,又是东阳最为繁华的一处夜市。这条小街本是东阳海员回埠后歇脚的一片窝棚,渔户、船役、疍民混居于此,暗娼、小贩杂乱不堪。西宛兴灵年间,一场突来的瘟疫让东阳城十室七空,朝廷震怒,特派钦差督办东阳海务,拆除棚户,并设市舶司;又请当时的横元山天师卫际霜在此兴建东角楼,以永镇邪秽。
自那时起,东角楼街巷便成了这东南之地的著名不眠之市,商贩往往经营至三更方歇,而五更又有早摊开始营业了。
此时正值亥初三刻,大约二更天时分,正是夜市鼎沸之时。熙熙攘攘的街巷上,一名衣衫破旧的少年却在踽踽独行。
他蹒跚行至一炊饼铺前,也不顾地上干净与否,自顾盘腿一坐,然后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那炊饼蒸屉看起来。
“小哥儿,你又来了……”
炊饼铺老板见状却是无奈。这状如乞丐的少年已来多日,每到大约二更天左右,便一准儿出现在他的炊饼铺前。
初见时以为只是个寻常小乞丐,便想赶紧将其打发到一边去。但仔细一看,这少年身上虽然破旧不堪,但脸面白皙,方眉圆目又生的精神,怕是哪家落难的少爷,就包起两个炊饼,想要示好。
没成想这少年只是摆摆手,示意不要管他,而后便盯着那炊饼蒸屉看,约一刻多的功夫便起身拍拍衣裳走了。
从那日起,这少年每日都来,却只是看,从不向他或者来往的行人讨要吃食钱财。
“真是个怪人!”
炊饼铺老板嘴里小声叨咕。其实这几天下来,他多多少少摸了这少年的底。少年虽然不接收他的吃食,言语又木讷,但可能是出于对老板没有赶他走的感谢,也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几句。
原来,这少年姓李,名子夏,祖籍东阳信安县人士。正如炊饼铺老板所猜测的,李子夏家中本颇具财资,养了两条海船经营东阳到玉琉之间的货物往来。
怎奈天有不测风云,其父两月前出海时遭了水鬼,完完整整出海去,却只有一双血迹斑斑的手掌被送了回来。其母见后一病不起,没几日便撒手人寰了。
本来以李家的积蓄,完全足够李子夏的日常用度。但树倒猢狲散,先是管家的仆人婢女偷拿些值钱物件不辞而别,之后更是有叔伯姑嫂上门巧取豪夺,占据家产。李子夏生来便患有目疾,看事物不辨颜色,多为人所讥诮,导致性格木讷寡言,最后竟被亲戚吃干抹净,扫地出门了。
言归正传。
这日李子夏又如往常在炊饼铺前看了半天,正准备离去时,远远瞧见人群中一位麻衣老者笑盈盈地望着他,慢慢的向他招手。
未及片刻,这老者策杖走到李子夏跟前,脸上依旧是一副笑盈盈地模样,慢声问道:“小哥儿,你可是信安县李旬庭家小儿李子夏么?”
“正是。”李子夏见老者面目可亲,不知怎的感觉愿意多答他几句话。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