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多米小说】地址:duomi166.com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给祖先烧的纸前和纸烧封以及祭祀所需物品与饭食,小孩则从清晨开始准备南瓜灯,村里的小孩儿会成群结队的去别人田地里偷合适大小形状的南瓜,掏掉里面的南瓜籽,在用小刀把南瓜皮雕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栩栩如生的龙,有活灵活现的兔子,还有可爱的猫咪……
约莫12点左右,祭祀仪式便在村口开始,主祭是我的草鬼婆婆,其它村民也纷纷到来,我们这儿规矩很多,一般需要持续一天左右,最好是持续到明日12点完事儿,小孩子最开心的是可以看地戏玩南瓜灯
地戏,傩戏,又称鬼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在西南一带最为盛行。
我们这边的地戏则源于安顺屯堡,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事件。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初,各镇皆有屯田,一军之田,足赡一军之用,卫所官吏俸粮,皆取给焉。”又丘浚《大学衍义补》说:“惟我朝之制,就在卫所所在有空闲之地分军以立屯堡,俾其且耕且战。”
西南小城卫所众多,明初建有二十四卫,由于运粮艰难,大军只能靠“屯种自食”,
故有屯堡……
地戏又称“跳神”,其由来与屯堡人的生存选择有关。据《续修安顺府志》记载:“当草莱开辟之后,人民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事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
”屯堡人的身份是亦民亦兵,发生战争时拿起武器就是士兵,和平年代忙于耕种就是普通的农民。随着大明江山的日益稳固,屯堡人已习惯安逸的生活。为阻止“武事渐废”的趋势,“有识者”想出了跳神戏的办法,在跳神中演习武事。
纂修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续修安顺府志》记载:“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
《续修安顺府志》书稿所记史实起自清代咸丰年间,而迄于民国前期。这说明至少在清朝末期,安顺地戏的演出行头及表演形式就已经存在,沿袭至今。
草鬼婆婆今年大概25.6岁了,特别美艳,身材也是顶好,往日她爱穿鲜艳的颜色,比如红色,比如紫色,今日却大不相同,她的发髻盘着,身穿黑色长袍,腰间挂着黑色香囊,脚上踏着白底蓝花布鞋,一步三摇,缓慢而优雅的走到了中央,手中持着一个黑色木质圆环,圆环呈半弧形。
草鬼婆婆双眼微闭,口中念念有词,随着一声轻叹,她睁开了眼睛。她那双眸子极为漂亮,水汪汪的,像一对宝石,仿佛能勾魂摄魄。她的嘴唇饱满性感,两片樱唇像涂抹上了蜜,泛着淡淡的粉红色光泽。她脸蛋精致,肌肤细腻,没有任何皱纹,五官精致到无懈可击。尤其那双丹凤眼,似乎能滴出水来,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她的肌肤。
草鬼婆婆将手中的圆环交给站在她旁边的一位女孩儿,然后对着她点了点头,那位女孩儿便拿着圆环转过了身去,一直走到了村子的最北方,然后停了下来,将手中的圆环高高扬起,大喊道:"开始啦!"
祭典开始:鸣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