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的求索》转载请注明来源:多米小说duomi166.com
莫棋想起自己从6岁开始求学,接着一步步升学,到现在工作的第7个年头,人生之路虽有磕磕绊绊,但也是按部就班,并没有什么特别。如果说,有什么和其他30岁的女人不一样的,那就是自己还未完成女人的三个角色使命:妻子,母亲和媒婆。30多岁的莫棋,刚刚做了别人的妻子,但还没有做一个孩子的母亲,也未成功做成一个媒婆。好像也没什么好着急的。反正,该来的总会来,想做的事肯定会做。比如,关于上大学这件事,在莫家人眼里,从来就是一件必须要去实现的事情。所以,莫棋和姐姐莫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朝着这个目标奋进。虽然那个时候她们也不知道,大学是什么。但是,谁要是问,你们读书做什么啊。她们就会不假思索地告诉别人:上大学啊。
后来,莫琴先于莫棋,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她考上初中啦!十来岁的莫琴,是个人见人爱的乖乖女,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当然,村里的大人们并不在意这个,他们在意的是谁家孩子成绩好,讨老师喜欢,这是最最出风头且没有风险的事情。比如来说,若是莫琴只是长得标致,那么在张三说,莫家大丫头长得多么多么水灵,多么多么逗人喜欢的时候,一定会有李四跳出来说,标致起什么作用?能当饭吃?还不如多读几句书来事(有搞头)。但是如果一个娃儿学习好,那就是最大的且没有人会质疑的优点。如果他(她)长得并不怎么样,不要紧,大家会夸他(她)“福在丑人边”。这可真是句实在的赞扬。而莫棋,莫家的小姑娘,连这个赞扬也巴不着。毕竟长得好看和成绩好看她一条也挨不着。但她是家里的一宝,每天自己乐乐呵呵的,也逗得别人乐乐呵呵的。
莫家的第二宝就是莫棋婆婆(奶奶),杨彩喜。按照莫家排行,婆婆辈分也得是在世的莫家人中最高的了。在鄢家湾村,莫姓也算得上大姓,但老一辈几乎年复一年不断有人仙去,剩下来的已经为数不多。其实他们莫姓这一支并不是土著民,传说大概是清末年间从荆楚一带迁过来的。婆婆虽然年纪大,但是一点都不糊涂,她仍然精明能干,耳聪目明。她本名杨彩喜,大概是抗日战争快结束的年间,从隔鄢家湾村百十来公里的青林沟村嫁过来的。原本嫁的丈夫本姓鄢,婚后因为没有生育,过了四五年的样子,婆家不待见,就离了,实际上是被“退”货了。但同村的老光棍儿,莫育良,可能因为同情还是因为无依无靠孤家寡人一个实在也成不了家,在杨彩喜回青林沟的当月就去家里说了亲。他走了两天两夜,脚也走烂了,鞋也走破了(当然本来长年也没穿过整鞋)一个人去说的亲,连个媒人也没有。杨彩喜年轻的时候长得也是标致,身段也好,而且一手的好茶房。可是因为被婆家赶回去的这个坎儿,自己心里还是疙疙瘩瘩,一百个不好受。原也看不上莫育良,但在娘家成天待着,总有人背后嚼舌根更加受不了。莫育良一来,说明用意,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其实他还没有开口,她心里已经猜着了七八分。父母当然十分之非常乐意把这个被退货的老姑娘给出去。毕竟他们以为养老靠儿子就够了,姑娘都是“赔钱货”。所以,顺理成章的,两人结婚了。婚后竟然生了俩儿子一姑娘,杨彩喜也算是扬眉吐气了。莫育良也算争气,婚后就改性了,变得又会疼人又会干活儿,小日子也算是美满。大儿子莫少聪,现在山西以挖煤谋生,大媳妇在煤场干点零碎活儿。二姑娘莫小翠,养到12岁,丢了(死了)。丢了之后生的小儿子莫少恒,现在在家务农。儿媳刘江桂,也在家务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漫丰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