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神韵宁古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宁古塔旧城(今海林县旧街古城村附近)。
时值九月中旬,在城内一茅草屋内,西上屋中间屋地上放着一个火盆,里面的火盆红彤彤的,北、西、南三铺炕环绕,在北面大炕上有四人围坐于八仙桌旁,高谈阔论。上首正襟危坐一人,年届四十,中等身材,面容略显苍白,但精神矍铄。他是屋舍主人,今日寿星陈嘉猷。左垂手端坐一人,身材魁梧,威风凛凛,虎背熊腰,浓眉亮眼,方口直鼻,稍见狭长的紫铜色脸盘,一身健肉铜铸一般。此人乃翰林院侍读学士、宁古塔昂邦章京巴海。右垂手端坐一位老者,六十多岁,眉宇间写满人间沧桑,气定神闲,此人乃是江南名士方拱乾。对面一人三十余岁,虽身材不算魁梧,但周身有一股凛然正气。他叫彭长庚。
只见陈嘉猷举起酒杯,朗声道:“诸位光临寒舍,不胜感激。我自顺治十一年因为广西巡抚王一品斡旋举荐,不仅自己丢了官职,还连累家人远离家乡,来此吃苦受罪。来到宁古塔,我不仅是宁古塔第一个流人,而且是第一个流徙于此的汉族人。来此,巴海大人一家的恩情铭记于心。巴海大人的父亲沙虎达大人给拨放田地,巴海大人也多方关照。五年来,我们全家九口人,不仅没冻死、饿死,还盖起这座茅草屋。巴海大人还聘请我为家庭教师,教令公子读书,我们全家的生活有了一些保障。巴海大人,让我先敬您一杯酒,有了您的关照,我才能看到今天的太阳!”
巴海豪爽地一饮而尽:“此言差矣!你不要感谢我,要感谢当今皇上!顺治十一年三月,上谕说:'自从明朝末年社会动乱以来,几乎战事天天不断,已没有人讲究学问了。现在天下渐渐平定下来,朝廷将大兴文教事业,崇尚儒术,以开创太平盛世。各位臣僚们在政事之余,亦应留心学问之事,辅佐朝廷振兴文化事业。'皇上还设置了日讲官。你们,都是我的宝贝!”说完,巴海爽朗地笑了起来。
陈嘉猷一揖到地,“感谢巴海大人!”
起身,陈嘉猷陪饮一杯,又给巴海大人斟满。
陈嘉猷面向众人接着言道:“方老前辈,敬尹(陈嘉猷字)久仰大名,倾慕已久。老前辈,成童时即能记五经,为文,考取秀才为生员时便以天下为已任,青年时更加才华横溢,文名震于当时。前朝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旋升少詹事。在今朝任翰林秘书院侍讲学士,参与纂修《内政辑要》《太祖太宗圣训》《通鉴全书》等朝廷要事。”
方拱乾拱手言道:“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也是体力劳动者。到宁古塔后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参加农田劳动,体力难支,心力憔悴,真真是'素餐六十年,白头乃食力'。”
陈嘉猷说:“方老前辈,我实在没想到,咱们能在这里见面。还真是机缘不定,世事无常!自老前辈七月十一日到此,敬尹早就有心为前辈摆酒接风,今已过去两月有余,才成了我的心愿,还望前辈见谅!”
方拱乾说:“敬尹弟如此费心,又见到巴海大人和长庚弟,又遇你四十寿辰佳期,老朽没有什么物件表达心意,谨以诗相贺:
同人四十合称觞,殊域偏怜岁月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这万恶的谪仙之姿》《人类幼崽废土苟活攻略》《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谍海青云》【燃文小说网】《买活》《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北宋穿越指南》《泰昌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