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产阶级文学终结之后及其命运
无产阶级文学,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这一文学不仅是以各种形式书写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的生存苦难,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反抗的英雄形象,更重要的是,无产阶级文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巨大的意识形态力量,并获得了底层人广泛的认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巴黎运输工人欧仁·鲍狄埃和里尔的产业工人皮埃尔·狄盖特合作完成的《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富人不承担任何义务,穷人的权利是空话。”《国际歌》揭示了社会不平等、不公正的事实,并以巨大的号召力推动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因此列宁在纪念欧仁·鲍狄埃逝世25周年时充满激情地写道:“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国际歌》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最著名的范本,也最集中地表达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本质——无论它的作者具有什么样的出身和知识背景,他都必须为穷人、为无产者说话,并且为无产阶级最后夺取政权进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无产阶级文学在践约这一使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它的创作者的最重要的特征,那就是为人民、为无产者代言,为他们的翻身解放而创作。
要为无产者写作,不仅要有底层人的情感,同时还要有底层人的生活经验。列宁的“走出彼得堡”的劝告和毛泽东号召文艺工作者同人民群众相结合,被认为是无产阶级作家取得底层生活经验和情感的可靠途径。在这样文艺路线的指导下,那些来自底层的作家具有了其他出身背景的作家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苏联的高尔基和中国的赵树理是这一文学无可替代的楷模。他们创作的充满了苦难的文学,极大地激起了底层人的复仇欲望,特别是歌颂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过程的文学,更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这对于要求翻身解放的底层人来说,不仅在阅读中获得了复仇的快感,而且也培育了他们对暴力的欣赏/接受趣味和倾向,因为暴力被赋予了革命意义,它不仅不会受到指责,反而成了革命英雄主义的主要表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多米小说【duomi166.com】第一时间更新《孟繁华自选集》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