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西陵
清东陵坐落在京东遵化市马兰峪,距北京250华里。这座大清国皇陵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共有帝、后、妃陵寝14座,其中皇帝陵5座,为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还有孝庄、东惠、孝贞(慈安)、孝钦(慈禧)4座皇后陵;以及景妃、景双妃、裕妃、定妃、惠妃5座妃嫔园寝。从康熙二年(1663年)葬入清朝入关后第一帝顺治起,于1935年同治皇帝的最后一位遗眷皇贵妃入葬惠妃园寝止,历时272年,比清朝统治中国的时间长四年。
清王朝封建统治者将此处皇家陵寝视为“万年龙虎抱,每夜鬼来朝”的“风水宝地”,修砌了一圈长达四十华里的“风水墙”,把帝后妃嫔大小不等、形式各异的二百多座单体建筑围托起来,称之为“前圈”,与长城之北百多平方公里的“后龙”风水禁地共同构成整个陵区。然而,清东陵所有的帝后“寿宫”均在风水墙圈内,唯独有一座皇后陵寝——昭西陵——建在陵墙之外,是那么不协调,非常引人注目。
昭西陵是清世祖顺治帝的亲生母亲孝庄文皇后的陵墓。“皇后”之谓是依随顺治帝生父清太宗崇德帝皇太极而称的,顺治帝应称“皇太后”,康熙帝则应称“太皇太后”。此人是清东陵所有入葬者中辈份最高的一位。她的身份极其尊贵,对清王朝的贡献亦非常重大,可以说劳逾半百,功勋三朝,堪称巾帼雄杰,彪炳史册。然而,清王朝却偏偏将其葬在了皇家陵园大门之外,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孝庄文皇后”是“孝庄仁宣城宪恭懿至德诩天启圣纯徽文皇后”之略称。其中“孝庄”为庙号,即于太庙立宝奉祀特立之名号。“仁宣诚宪恭绍至德翊天启圣纯徽”是徽号,即专用以称颂帝王皇后的称号。“孝庄文皇后”之称是昭西陵墓主人死后尊上的。皇太极在世时,其为妃;皇太极死后,其子福临继位为顺治帝,晋其为皇太后;顺治帝死后,其孙玄烨登基为康熙帝,晋其为太皇太后。从这称谓的阶段性变化中可以看出,所谓“太后下嫁”之事,当发生在顺治朝。
太后即帝王之母;下嫁乃皇家帝室之女出嫁之别称;再醮则特指妇女再嫁。将“太后”与“下嫁”、“再醮”连系成事,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是难以想象的奇闻怪事,更是为那占统治地位的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时代精神与行为规范所绝对难以接受、难以容忍的丑行劣迹。尽管太后下嫁给先皇之弟、今上之叔、功勋卓著、地位显赫的摄政王,这种嫂醮叔娶的几与乱七八糟的婚配发生在帝王之家,着实让皇子皇孙及天下臣民感到耻辱与羞愤。古来丧葬规则为帝后合葬,即使不能同穴,其陵亦应相傍。然皇太极死后四十三年,孝庄薨逝,依制应运送梓宫出关至盛京(今沈阳),在皇太极的昭陵旁建陵入葬;但因为生前有下嫁再醮之事,自绝于前夫,便不能衬葬昭陵而玷污先皇“万年吉地”。更因后世太子皇胄对孝庄不守妇道、非礼非份之行端深恶痛绝,干脆将其埋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令其为子孙后代看守大门,日夜孤寂,风雨独捱,以示惩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落崖三载后》《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刑侦]》《从那座韩城开始》《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我逃了龙傲天他妈妈的婚》《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晋末长剑》《在北宋当陪房》【桑舞阁】【穿越九九】
多米小说【duomi166.com】第一时间更新《走进科学·古墓古堡》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