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多米小说duomi16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香妃墓
香妃,是回族叛乱首领霍集占的王妃,长得天姿国色,生来身上就透出一股奇香,不需要香草、香汤薰洗。所以那里的人都称她“香妃”。清高宗乾隆听说后,十分倾心。适逢霍集占率众造反,乾隆派定边将兆惠出征的时候,叮嘱兆惠一定要把“香妃”捉来。不久,叛乱平定,兆惠果然捉得香妃,并派人悄悄地禀报了皇上。乾隆大喜,命令沿途官员,好生护侍,一方面怕沿途风霜劳累,有损香妃的玉颜,另一方面则防止她轻生自杀。
香妃被掳掠到清宫,果然名不虚传,玉容未近,香味先闻,然既非花香,也非粉香,沁人心脾。乾隆自然很是喜欢,而她也一颦一笑,神态自若,好像不知道有亡国之痛的样子。只是她一面对乾隆,就冷若冰霜,同她说话,百问不答,乾隆无可奈何,就派出一些善于辞令的宫女去对她劝解。她突然从袖中拔出一把匕首,慷慨地说:“国破家亡,死意已决,但不愿意默默无闻地白白死去,总想找个机会报了仇再死。皇上如果强逼我,那就尽快地实现我的愿望。”听的人都大惊失色。
乾隆虽然很喜欢她,但也不敢随便靠近她。
时间一长,香妃常常想起故乡风物,每逢年节,总是泪流满面。乾隆为了讨好她,先是在大内之西修建了宝月楼,又在她所住楼旁,按照西域的街道房舍模样,修建了回回营,还在武英殿西,按照土耳其风格修建了浴德堂,专供香妃沐浴。
然而香妃却仍然没有回心转意。
当时,皇太后纽祜禄氏年事已高,知道了这件事,告诫乾隆说:“既然她如此坚决,要不就杀掉她以成全她的志愿,要不就把她放回故里让她安享余年。”乾隆却不忍割舍,就这样又过了几年。
有一天,准备在天坛举行祭天大典,乾隆事先在斋宫斋戒沐浴,皇太后趁机叫人召来香妃,问她:
“你既然不肯改变态度,到底想得到什么结果呢?”
“死。”香妃毫不犹豫地说。
“那么,今天就让你去死,可以吗?”
“那就感谢太后的恩典了。我万里奔波来到此地,是想寻求一个报仇的机会,既然不能如愿,这身躯只是一个多余的肉瘤了,不如早日闭眼,去追随死去的故主为好。”
说罢,眼泪成串地落下。太后也觉得心酸,于是叫人把她引入旁室,把她绞杀了。
乾隆在斋宫听到消息,匆匆赶回。可是宫门已经落锁,进不去,只好站在门外痛哭。等门开之后,香妃早已死了。她面带笑容,颜色和生前一样,一股香气袅袅弥漫,似乎比生前更为馥郁。乾隆捶胸顿足,竟把眼睛都哭坏了。为了实现香妃的遗愿,乾隆下令:用软轿将香妃遗体抬回新疆喀什安葬。
一些专家查阅了清宫档案之后,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猜想:传说中的香妃,实际上则是乾隆的宠妃——容妃,她是乾隆40多个嫔妃中惟一的回族女子。
容妃1734年出生于新疆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回部,祖上是伊斯兰教始祖派的首领,属和卓氏,所以也称她为和卓氏。她的哥哥因为配合清军平定霍集占叛乱有功,到京城受封,她也随同兄长来到京城,在一次犒劳功臣、眷属宴会上被乾隆看中,选入后宫。
据传,入宫之前,她曾提出三个条件:一、她在京中住处必须是维吾尔风格建筑;二、她的兄长图尔都也必须进京居住;三、她死后遗体要运回故土喀什。乾隆一一答应了这些要求。
她入宫的时间是1759年,开始被封为“贵人”,1761年被封为“容嫔”,1764年被封为“容妃”,这时,她30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