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从两个维度进行研究,一是遗传,二是进化。
进化心理学中其实已经包括了遗传,这里之所以将遗传和进化分开,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进化。
实际上,遗传中有进化,进化中有遗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遗传也就不存在变异,没有变异也就不存在遗传。
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角度而已。
遗传是如何制造出让进化得以奏效的分子机制?
《物种起源》最初因为与上帝造人相背而倍受指责,但大量事实证明了进化论的正确性,这与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并最终得到科学界广泛认可如出一辙。
例如达尔文在书中明确表示,他在沿海生物收集时发现,各种不同的生物竞能如此巧妙的适应生存环境,它们就好比精密的机器严丝合缝,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同时,也发现同一物种个体存在差异,例如有的鸟喙比其他同类大的多等等。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选择在夜里睡觉,而不象猫和其他夜行动物一样在白天睡觉?
为什么夜里睡觉的行为机制进化了?
因为遗传。
达尔文所在年代还无法知道遗传是如何作用于生物的,尽管他正确的提出了进化的本质。
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蓝图(遗传特质DNA),这决定了我们后天无法改变的特质,例如身高、肤色、气质等。
好比对同一突发事件,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应激机制一样:恐高症的个体,在高桥上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在平地上与他人无异。
这也证实了,我们不能通过后天学习改变一切。
当然,后天的学习、经历作用极其重要,这里并不是贬低后天个体与环境交互的作用,要知道,遗传必须要以个体后天生存环境和行为基础上表现出来。
一个营养不良的个体,即使有最好的遗传基因,也无法有所作为,我们需要明确,遗传因素只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一方面,它不会单独起作用,而是与个体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
双胞胎一个身患癌症,另一个却正常死亡,一个胆小怕事,另一个却胆大心细等,这些都证实,遗传并不能单独起作用。
染色体是由一条长长的双螺旋DNA分子链盘卷而成,DNA是一种非常适合记录遗传信息的分子。
基因则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是构成遗传指令的单词,编码在DNA分子的独立片断之中,每一个基因可以独立发出指令合成一种蛋白质。
个体之间的基因并不完全相同,基因不是最小的遗传特质,基因是由更小的分子核苷酸组成,核苷酸只有四种分子形式,一个基因则由成百上千的核苷酸组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多米小说【duomi166.com】第一时间更新《猫头鹰的万花筒》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