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步试验 (第1/6页)
天才一秒记住【多米小说】地址:duomi166.com
●1966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等从西宁专程来青海湖畔核武器研制基地视察。
●1966年5月9日,“轰-6”中程轰炸机空投了含有锂-6的20至30万吨TNT爆炸当量的锂装置,结果证明了“加强型装置”是可行的。
●1966年12月28日12时整,铁塔上空终于出现了一片蓝天,氢弹原理装置按时起爆。随着强烈的闪光,蘑菇云翻滚着直冲云霄,雷鸣般的轰鸣震撼戈壁。
●初步试验邓小平视察研究基地
1966年初春,3月的高原仍然寒风萧瑟。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薄一波、刘澜涛等同志陪同下,冒着料峭春寒,来到了西宁古城。
邓小平此次视察青海,关注的是青海的经济建设和中国核工业的发展。
3月30日,火车从西宁出发,向西飞驰。
这天,寒风扑面,雪花飞舞。邓小平披着大衣健步走下火车,微笑着向列队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问好。
在列车中部的一节车厢里,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的负责同志杨植霖、王昭、高克亭等正在向邓小平同志汇报工作。
汇报涉及的面很广,从3年自然灾害给青海经济带来的损失,到省委为恢复经济所做的努力;从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到三线建设进展情况;从柴达木资源勘探与开发,到青藏铁路建设;从“三五”计划建设目标到民族工作……
邓小平同志静静地听着,有时赞赏地点点头,间或插上一两句。
在座的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和西北局书记刘澜涛也不时插话,询问了一些细节。
邓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青海省委靠实事求是扭转困难局面的做法。对柴达木资源开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当杨植霖谈到交通运输是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并要求早日修建青藏铁路时,邓小平当即表示:可以在“三五”后期安排建设。而且进一步指出:要考虑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本着节省投资、节省钢材的原则,青藏铁路可考虑用轻轨,站与站之间的距离远一点,站台也搞简易些,用内燃机车……邓小平同志关注民族问题是这次视察活动的重要内容。尽管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视察中国核工业基地的发展状况,但每到一地,总要听取当地党委的工作汇报,研究西北地区民族经济发展问题。
3月29日晚饭后,下榻胜利公园招待所的邓小平同志,被当天《青海日报》刊登的一篇长篇通讯所吸引。这篇题为《穷则思变,治山治水》的通讯,报道了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的群众自力更生、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事迹,突出展现了沙连堡党支部书记马木华等少数民族干部的风采。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了邓小平同志,使他从中看到了青海振兴的希望。
列车在湟水河谷中穿行,汇报结束后,邓小平同志沉思片刻,意味深长地指示说:
要选派那些优秀分子,特别是青年,让他们去参军,参加工厂劳动,到军队、工厂这两个熔炉中去锻炼,让他们学汉文、也学藏文,让他们读毛主席的书,逐渐地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变成工人阶级,然后再派回本地工作,使每个地方都有这样的骨干……你们说把青海建设成为真正巩固的战略后方,这是个标志。
走下火车,邓小平一行乘汽车向著名的金银滩草原前进。一支隐姓埋名的队伍,一批优秀的科学家连续几年奋战在这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他们手中研制成功。这就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邓小平前来视察的时候,中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工作已有了突破性进展。
站在海拔3200多米的金银滩,�望茫茫草原和远处起伏的群山,邓小平这位6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竟像年轻人那样兴奋不已。
他告诉随行人员:
原以为核基地一定在山沟里。没想到在辽阔的草原上。这里与当年长征时我们走过的毛而盖差不多,那时我还有些异常感觉,现在没有任何异常的感觉……
在国家二机部和二二一厂负责同志陪同下,邓小平同志兴致勃勃地视察了核基地模型厅、试验部、生产部、一分厂102车间等。
刘西尧、李觉等同志向他介绍了基地党委贯彻毛主席、周总理指示,加快氢弹设计、研制工作的情况。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