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级将领让衔 (第1/6页)
●毛主席听后摆了摆手说:“这个大元帅,我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刘少奇对徐立清说:“你是一名应该授上将而没授上将军衔的中将。”
●毛泽东大声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嘛!”
●高级将领让衔毛泽东主动不授大元帅
1955年2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
军衔制中的元帅军衔为第一等,分为两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是第一等第一级,为最高军衔。所以,对授予大元帅军衔人员的标准规定得非常严格。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第二章第九条的规定:
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根据这个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元帅军衔只能授予1个人,那就是毛泽东。
在1955年,毛泽东是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既是党的领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毛泽东是全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建者,在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进行20余年的革命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雄才大略,居功至伟。
所以,按照“条例”规定的这个标准来衡量,只有毛泽东1人能够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这项殊荣,这也是众望所归的。
我军酝酿军衔制时,也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45年6月26日发布的命令:授予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人民委员斯大林以苏联最高军衔――苏联大元帅,以表彰斯大林在伟大卫国战争中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为苏维埃祖国建树的卓越功勋。
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有些常委提出,毛泽东应被授予大元帅军衔,就像斯大林那样,况且,毛泽东比斯大林率领部队打的仗更多,时间也更长。
主持会议的刘少奇知道毛泽东不愿意被授予大元帅军衔,因此他说:“我个人不能做结论。”
但是,这并没有打消人们授毛泽东大元帅衔的念头。
有民主人士说:“只要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他有什么办法!毛主席个人也不好不遵从决议嘛。”
刘少奇说:“人大常委会可以作决定,但毛主席是国家主席,还需要他下命令才行呀,他不下命令怎么办?”
但还是有人坚持要授予毛泽东大元帅衔。
最后,刘少奇无奈地对各位与会者说:“你们不是经常见毛主席吗,可以当面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这次会议不作决定。”
会后,虽然还是真的有人当面建议毛泽东接受大元帅衔,但毛泽东始终没有接受。
毛泽东坚持不授大元帅军衔,也不要勋章。人们向他讲述斯大林被授予大元帅衔的情况,毛泽东说:“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